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血流缓慢型颈性眩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CD对针灸组、推拿组、电针推拿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观察比较三组疗效。结果电针组、推拿组、电针推拿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相比均明显增加( P<0.01),推拿组疗效好于电针组( P<0.01),电针推拿组疗效好于推拿组( P<0.01)。结论电针、推拿治疗血流缓慢型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两者联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新型隐球菌的方法。方法根据新型隐球菌的18 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内外引物各一对,在不同温度下对新型隐球菌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以探明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新型隐球菌最适宜的温度。对新型隐球菌、其他几种常见引起脑膜炎的病原菌以及部分种类的念珠菌进行扩增,以研究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隐球菌的特异性。将新鲜培养的新型隐球菌稀释后加入非隐球菌感染患者的脑脊液中,模拟脑膜炎感染后的脑脊液环境,以研究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新型隐球菌的敏感性。结果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新型隐球菌在60℃~65℃条件下均能实现良好扩增。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对其他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仅新型隐球菌的检测结果为阳性,特异性达到100%。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从脑脊液中检测新型隐球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02 CFU/ml。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能节省培养及传统鉴定的时间,从DNA的提取至反应结束在2~3h内即可完成,大大减少了诊断所需时间。结论环介导等温扩增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耗时短,且操作简便的检测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从欧猥迭宫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识别出膜联蛋白E1(Annexin E1)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预测。方法:从欧猥迭宫绦虫cDNA文库中获取Annexin E1基因的核酸序列,应用NCBI、ExPASy等多种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工具结合Vector NTI Advance10、Geneious Pro等软件包,对所获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特征、亚细胞定位、保守功能域、抗原表位、二级结构及拓扑结构等进行预测,建立蛋白质三级空间结构模型及构建其分子进化树。结果:Annexin E1编码354个氨基酸残基,理论分子量为40168.0Da,具有4个完整的保守功能域。位于细胞内,无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存在6个潜在抗原表位。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为主,结构和功能有关的位点高度保守,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在进化的过程中与绦虫类亲缘较近,而与脊椎类亲缘较远。结论:Annexin E1编码蛋白及潜在的抗原表位与宿主同源性低,可能作为研发新型免疫诊断方法的理想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7.
李东冬沈定霞郭玲马艳宁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3,(11):865-867
目的:检测肠球菌的主要毒力基因,并测定其生物膜形成情况。方法收集血液来源标本中的粪肠球菌28株,屎肠球菌54株,采用多重PCR检测肠球菌的5种主要毒力基因:asa1、esp、hyl、cylA及gelE;利用微孔板法检测生物膜的形成。结果粪肠球菌中asa1、esp、cylA、gelE的同时检出率为50%,且28株菌均检测到了至少一种毒力基因,仅在粪肠球菌中检测到了asa1、cylA和gelE基因;屎肠球菌对esp的检出率分别为50%,hyl和esp的同时检出率为22.2%,hyl基因仅在屎肠球菌中存在,18.5%的屎肠球菌没有检测到5种毒力基因中的任何一种。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形成生物膜阳性菌株的比率分别为85.7%和63.0%。结论致血液感染粪肠球菌在主要毒力基因的种类、毒力基因检出率及生物膜形成阳性菌株数均高于屎肠球菌。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了解各院校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真菌学教学状况,为医学真菌学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咨询与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5所院校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真菌学相关课程设置情况和81家医院的85名检验技术人员对真菌的检测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描述。结果 5所院校检验系微生物学的总课时数均设定为140学时以上,但仅1所院校真菌学教学达到22学时.其余4所院校真菌学教学均在10学时以下、最少者为5学时。不同医院能分离到数量不等的念珠菌和丝状真菌,但半数以上的技术人员不能鉴定青霉菌、双相真菌、接合菌和暗色真菌。结论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在校的真菌学知识学习存在不足,相应教学中缺乏医学重要致病真菌的检测方法和鉴定特征等内容。而医院技术人员对真菌的鉴定能力不能满足临床涉及真菌感染增多的形势:因此有必要改革院校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的真菌学教学,如增加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超短波和超声波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60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CPM、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超短波和超声波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超短波和超声波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5周后测量关节活动度,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疗效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CPM、超短波和超声波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可有效防止关节粘连的发生,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恢复其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