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traumatic retroperitoneal hematoma,TRH)是外科腹部损伤常见急腹症之一,多伴有腹内脏器和血管损伤,病情危重、变化急骤.诊断困难、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不易把握.是严重创伤急救的一个难点。本院自1997~2006年收治创伤性腹膜后血肿39例,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在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盐酸右美托咪啶组(Dex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拔管即刻(T1)、术后第1天清晨(T2)和术后第2天清晨(T3)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结果与同组T0时间点相比,Con组T1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而Dex组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Dex组T1时间点的MAP和HR均显著低于Con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Con组T1、T2、T3时间点的血糖、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及Dex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颈丛麻醉期间持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啶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有效降低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血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7年11月~1999年11月采用Ⅰ型定位联合套管针,穿刺置入大口径导管引流治疗肝脓肿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最大为71岁,最小为38岁,平均为45岁。病人均结合临床表现,经CT或B超检查证实。脓肿最大径为12.2cm×8.5cm,最小为4.2cm×4cm,均为单发脓肿,其中肝右叶脓肿5例,肝左叶脓肿为3例。2 方法与治疗 Ⅰ型定位联合套管针的结构 穿刺针长22cm,内径2mm, 相似文献
4.
5.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手术中尽量减少损伤,手术后康复快及切口的大小、美观都在患者的要求之列。自1999年6月~2000年6月,对阑尾切口采用合成缝线二分法皮内缝合5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其中单纯性阑尾炎18例,化脓性阑尾炎22例,坏疽性阑尾炎14例,年龄最大为73岁,最小为3岁,平均年龄为25岁。1.2 手术方法 阑尾切除手术末期,常规缝合腹膜,切口止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 方法 2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普通肝素首剂5000~10000 IU静脉注射,之后1000~1500 IU/h微泵维持静注并调整,使24~36小时内APTT高于并维持于对照值2.5倍附近,不高于3.0.尿激酶25~50万U/日经患肢足背浅静脉滴入,常用25万U首剂、余25万U维持;监测纤维蛋白原量,并维持在100mg/dl至150mg/dl之间. 结果 痊愈23例,有效3例,肢体肿胀、疼痛症状缓解出院.所有病人均未出现肺栓塞或牙龈及注射部位等处出血、大面积淤青等并发症. 结论 尿激酶、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早期严格抗凝、溶栓可减少手术、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
9.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外科常见病 ,约占下肢静脉病的55.3 %[1]。常用的手术方法种类繁多。我们采用自体静脉片环缩股静脉瓣膜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共2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0例 ,男12例 ,女8例。年龄39~63岁 ,平均46岁。左下肢10例 ,右下肢7例 ,双下肢3例 ,共23条下肢。病程5~22年。临床表现为浅静脉曲张 ,下肢肿胀8例 ,伴踝部皮肤色素沉着6例 ,伴下肢溃疡6例。2、静脉造影顺行造影法提示深静脉呈直管状 ,失去瓣膜所在位置所构成的竹节状形态。…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