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胞浆Dynein(动力蛋白)做为微管负极方向的马达蛋白在细胞增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采用原钒酸钠特异抑制Dynein生物活性后,观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率和cyclinB1基因转录水平变化 ,探讨Dynein功能异常对卵母细胞成熟分裂进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材料与方法 :应用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技术、半定量RT_PCR和单细胞RT_PCR方法 ,分别检测加入Dynein抑制剂前后卵母细胞成熟率和cyclinB1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 :12h量效实验结果证实 ,不同浓度原钒酸钠作用后 ,5μmol/L原钒酸钠即可明显降低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率 ,0~400μmol/L卵母细胞成熟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少 ;同时检测发现 ,50~500μmol/L原钒酸钠组卵母细胞cyclinB1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时程结果表明 ,卵母细胞与400μmol/L原钒酸钠作用1h以上 ,卵母细胞成熟率明显减少 ;体外分别培养4h或8h后再放入含有原钒酸钠培养基中培养至12h ,仍可明显抑制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放。400μmol/L原钒酸钠作用后 ,卵母细胞内cyclinB1mRNA时程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染色体变异对人类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0554例不孕不育的患者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共发现1468例染色体变异,异常率为13.9%。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占2.9%(43/1468);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占30.0%(438/146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占24.5%(361/1468);性染色体结构异常例占42.6%(626/1468)。结论染色体变异对生育能力有重要影响。对于原发不育、睾丸发育不良、畸形精子多、少精、无精、其妻有反复流产史、死胎史和畸胎史的男性以及原发不孕、内外生殖器发育不良、闭经、月经不调、有反复流产史、死胎史和畸胎史的女性,应进行染色体检查,以排除染色体畸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多种因素对供精人工授精(AID)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本中心治疗的10 690个AID周期,对女方年龄、不孕年限、治疗方案、输卵管通畅程度、子宫内膜厚度、每周期排卵数、每周期A I D授精次数、精子冻融复苏后浓度、精子冻融复苏后活动率、精子冻融复苏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术后妊娠结局进行χ~2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30岁妇女的妊娠机会是年龄35岁者的1.934倍(OR=1.934,P0.001)、年龄31~35岁妇女的妊娠机会是35岁者的1.511倍(OR=1.511,P0.001),自然周期妇女妊娠机会是促排卵周期者的1.307倍(OR=1.307,P0.001),每周期AID授精2次的妇女妊娠机会是1次组的1.486倍(OR=1.486,P=0.001),每周期AID授精3次的妇女妊娠机会是1次组的1.338倍(OR=1.338,P=0.020),每周期排卵2个的妇女妊娠机会是排1个卵组的1.362倍(OR=1.362,P=0.001),每周期排卵3个的妇女妊娠机会是排卵1个组的1.499倍(OR=1.499,P=0.004),精子冻融复苏后活动率60%的妇女妊娠机会是≤60%组的1.211倍(OR=1.211,P=0.038),精子冻融复苏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35×10~6的妇女妊娠机会是≤25×10~6组的1.319倍(OR=1.319,P=0.011)。结论女方年龄≤35岁、每周期排卵2~3个、每周期AID授精2~3次、精子冻融复苏后活动率60%和精子冻融复苏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35×10~6能提高授精妇女的妊娠几率;在患者无明显排卵障碍的情况下,应首选自然周期。 相似文献
5.
人类男性Y染色体变异对男性生育力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Y染色体异常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对因不育而就诊的4 238例男性患者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共检出Y染色体异常核型550例,占全部被检者12.98%,其中大Y 染色体异常497例;小Y染色体21例;倒位染色体13例;缺失Y染色体12例;47,XYY 4例;45,XO/ 46,XY嵌合体3例;48,XXYY 1例;环状Y染色体1例;Y染色体的平衡易位46,X,t(Y;17)(q12; q25)1例、46,X,t(Y;3)(q11;p11)1例、46,X,t(Y;14)(q12;q22)1例和1例46,X,t(Y;15) (p11;q13)。结论:Y染色体数目与形态结构的异常对男性生育能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3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析总结其病理学类型、影像学检查、外科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21例,交界性肿瘤1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良性肿瘤完整切除13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15例;交界性肿瘤行完整切除。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6例,其中良性1例,恶性5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 2 4例无精与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 (azoospermiafactor,AZF)区域微缺失的频率。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针对观察组 16例无精症、8例严重少精症患者与对照组 (已正常生育男性 8例 )进行AZFa,AZFb ,AZFc ,AZFd 4个区域共 17个序列标签位点 (sequencetagsite ,STS)的微缺失分析。结果 对照组在所有 17个序列标签位点均未发现缺失。观察组STS位点缺失涉及 15个位点 ,分别是 :SYPR3,SY12 4 ,SY12 7,SY12 8,SY130 ,SY133,SY2 4 2 ,SY2 39,SY2 0 8,SY2 5 4 ,SY2 5 5 ,SY15 7,SY14 5 ,SY15 3,SY15 2。其中未发现AZ Fa区域缺失 ;2例AZFb区域缺失 ,缺失率为 8% (2 /2 4 ) ;7例AZFc区域缺失 ,缺失率为 2 9% (7/2 4 ) ;8例AZFd区域缺失 ,缺失率为 33% (8/2 4 )。结论 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是造成无精与严重少精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无精与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的频率为 4 6 % (11/2 4 )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有效地诊断Y染色体AZF区域的微缺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donor sperm, AID)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患者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生殖医院生殖中心治疗的191例PCOS患者(240个AID治疗周期)。根据患者采用的促排卵药物将其分为3组,其中枸橼酸氯米芬(clomiphene citrate, CC)组92例、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Gn)组53例以及来曲唑(letrozole, LE)组46例,比较3组优势卵泡数、优势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和多胎妊娠率。结果 (1) Gn组的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10.85±1.68)mm、(1.70±1.21)]优于CC组[(9.84±1.62)mm、(1.31±0.53)]和LE组[(9.92±1.47)mm、(1.16±0.37)](P<0.05);(2) 3组间的优势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形态、临床妊娠率、活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夫精人工授精(AIH)活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21年9月在广东省生殖医院生殖中心治疗的1 232对夫妇,共计2 391个AIH周期,采用卡方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活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女性年龄≥40岁[OR=0.270,95%CI(0.084,0.874)]显著降低授精妇女的活产率;而月经第3天促黄体生成素>8.00 IU/L[OR=1.734,95%CI(1.167,2.576)]、促排周期[OR=1.472,95%CI(1.037,2.090)]、每周期排卵3个[OR=1.567,95%CI(1.007,2.437)]和精子处理前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107个[OR=2.232,95%CI(1.295,3.847)]显著提高授精妇女的活产率。结论:女性年龄、月经第3天促黄体生成素浓度、治疗方案、每周期排卵数以及处理前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影响夫精人工授精妇女的活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中染色体异常和多态的遗传学效应。方法对573对不良孕产夫妇与同期449对非不良孕产不孕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染色体数目异常和Yqh+在不良孕产夫妇组与非不良孕产不孕夫妇组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而染色体平衡易位、罗氏易位、倒位、嵌合体以及染色体inv(9)多态在两组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染色体结构异常而非数量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染色体多态中Yqh+也可导致不良孕产,而inv(9)不会导致不良孕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