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机制引起的以结缔组织纤维蛋白样变性和坏死性血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多系统受损的结缔组织疾病。SLE继发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发病率在4%~14%。其临床表现非特异,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从诊断PAH起两年内总体病死率高达25%~50%,不论PAH的病因如何,均出现肺小动脉的细胞增殖和血管重构。内皮素是引起细胞增殖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邢台地区城乡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其患病与饮食及口腔卫生的关系,为进一步龋齿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层结合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邢台地区24所幼儿园4 286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同时调查家长关于儿童的饮食及口腔卫生情况。结果 4 286名儿童龋齿患病率为52.94%,男童患龋率为53.32%,女童患龋率为52.5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龋齿发生与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睡前吃甜食、喝饮料及开始刷牙时间有关(P<0.05),农村幼儿、睡前经常吃甜食、喝饮料及3岁后刷牙是儿童龋齿患病的危险因素,父母文化程度高是龋齿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邢台城乡幼儿园龋齿患病率较高,幼儿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睡前吃甜食、喝饮料及开始刷牙时间与龋齿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黑质致密部(SNc)损毁和内侧前脑束(MFB)损毁2种方法制备的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对纹状体中多巴胺(DA)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SNc 损毁组(n=15)和 MFB 损毁组(n=1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观察3组大鼠损毁侧纹状体中 DA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SNc 损毁组(P <0.001)和 MFB 损毁组(P <0.001)大鼠纹状体中 DA含量均显著降低,与 SNc 损毁组相比较,MFB 损毁组大鼠纹状体中 DA 含量下降更为显著(P =0.005)。结论:MFB 损毁制备的 PD 大鼠模型对 DA 能神经元的损伤范围较 SNc 损毁有所扩大,为不同研究选择制备模型的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及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生殖内分泌相关的肿瘤,能干扰雌二醇合成代谢及功能的环境及遗传因素均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环境中持续存在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能干扰体内雌激素的正常代谢过程及功能,干扰的程度在不同的具有多态性变化的酶基因中可能不同.该文从内分泌干扰物及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两方阐述了与乳腺癌的关系.提示在研究乳腺癌危险因素时,不仅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同时也应该考虑到遗传因素的作用,即基因一环境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水平及符胱甘肽转移酶T1(GSTT1)基因多态性对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 运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自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收集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病例及对照共70对.采用问卷调查获取病例和对照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信息;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方法 检测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用PCR检测GSTT1基因多态性,根据交互作用系数(γ=βeg/βe)判断交互作用存在与否以及不同的基因一环境作用类型.结果 GSTT1基因多态性与氯苯乙烷(DDT)及六氯环己烷(HCH)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交瓦作用系数分别为1.352、1.528,交互作用都表现为超相乘模型.结论 乳腺癌的发生是环境和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GSTT1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危险因素DDT/HCH的暴露在乳腺癌发生中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与CYP1A1、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影响. [方法]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自2006年9月~2007年10月收集女性乳腺癌病例及对照共70对.采用气相色谱法(GB/TS009.19-2003)检测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色素P4501A1 Msp Ⅰ(CYP1A1 Msp Ⅰ)、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STT1)3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携带CYP1A1 MspⅠ突变等位基因与有机氧农药(HCH/DDT)高残留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系数γ分别为1.558和8.491;携带GSTT1缺失型基因与DDT高残留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系数γ为1.726. [结论]CYP1A1 MapⅠ突变基因型、GSTT1缺失基因型对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效应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谷胱甘肽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运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自2006年9月-2007年10月收集女性乳腺癌病例及对照共70对,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2型交互作用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单独暴露于滴滴涕(DDT)高残留的OR值为3.859,95%CI=1.195~12.466,单独GSTM1缺失基因型的OR值为1.343,95%CI=0.355~5.075,两因素共同作用的OR值为5.557,95%CI=1.633~18.903,r值为1.237,提示GSTM1缺失基因型对血清DDT残留效应有放大作用;单独暴露于六六六(HCH)高残留的OR值为2.731,95%CI=0.841~8.869,单独GSTM1缺失基因型的OR值为1.483,95%CI=0.478~4.603,两因素共同作用的OR值为3.866,95%CI=1.178~12.682,r值为1.379,提示GSTM1缺失基因型对血清HCH残留效应有放大作用。结论GSTM1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危险因素DDT、HCH暴露在乳腺癌发生中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男性SLE患者42例,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及其预后。结果:42例患者中,有皮肤损害13例,关节疼痛12例,浆膜炎5例,血液系统损害17例,肾损害26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6例,肺动脉高压2例,心梗1例,坏死性胰腺炎1例,其中2个系统受累25例。3个及3个以上系统受累者10例。实验室检查:ANA( )38例,ds-DNA( )24例。C3下降23例,SM抗体( )13例,SSA( )11例,SSB( )8例,U1RNP( )9例,r-RNP( )4例,ESR增快40例。全部患者中死亡15例,转变为慢性肾功能不全(CRI)4例,截瘫1例,4例合并股骨头坏死。结论:男性SLE患者脏器受损较重,治疗效果差,死亡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肝脏核因子(NF-κB)、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保护组,每组20只.采用大鼠30%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烫伤前(0 h)、烫伤后6、12、24 h分离大鼠肝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NF-κB、CD14蛋白表达;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数.结果:NF-κB在烫伤后6h即达到高峰,12和24 h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组内差异显著(P<0.05);CD14在烫伤后6h开始升高,12h达到高峰,24 h仍高于0h,组内差异显著(P<0.05);肝细胞凋亡数6h开始升高,24 h达到高峰,组内差异显著(P<0.05).烫伤0h,2组NF-κB、CD14蛋白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烫伤6、12和24 h,异丙酚保护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0和6h肝细胞凋亡数,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异丙酚保护组12和24 h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可以显著降低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肝细胞NF-κB、CD14蛋白表达并降低肝细胞凋亡数,对严重烫伤早期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AASV)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40例60岁以上AAS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BVAS评分、病理变化特征治疗和转归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P-ANCA阳性37例(92.5%),入院血肌酐平均值为(596.8±286.4)μmol/L。需透析者老年组21例(52.5%),肺脏受累咯血/痰中带血18例(45%),肺间质纤维化23例(57.5%)。以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6个月后缓解率65.00%,首次住院死亡2例(5.0%),继发肺部感染24例(60.0%)。结论老年ANCA相关小血管炎肾脏受累较重,肺脏病变多,治疗过程中易并发肺部感染。ANCA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