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联合抗病毒等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1例70岁的女性COVID-19重症患者静脉输注三次异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抑制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降低了主要炎症因子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水平,输注期间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持续下降,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的绝对值持续回升,CT影像结果显示肺部的炎症反应逐渐消退;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异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抗病毒等方法对COVID-19重症患者安全有效,值得进行更多的临床探索。 相似文献
2.
3.
4.
6.
“肺主治节”是中医藏象理论的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多有探讨,丰富了中医理论的内涵及应用。笔者现就对此理论的研究现状,从理论、临床、实验3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在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时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的病死率仍高,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当会进一步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风险。由于ARDS患者肺泡的黏弹性,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 APRV)长时间的吸气、较高的压力以及短暂的释放可能更适合ARDS肺泡病理生理学变化。APRV有肺复张、稳定肺泡结构等优势,已经显示出作为一种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巨大潜力,本文将对APRV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具有潜在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严重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会导致免疫细胞过度激活,使炎性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形成细胞因子风暴,从而加剧组织损伤和病情的发展。有效控制炎症因子风暴,已成为治疗COVID-19患者的关键点。间充质干细胞(MSCs)凭借其低免疫原性和对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的调节能力,能够有效控制异常的免疫反应,抑制其对人体多器官造成的损伤。结合COVID-19患者免疫改变的特征和先前的研究,MSCs对COVID-19的治疗可能具有有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COVID-19患者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改变,阐明MSCs对免疫的调节作用及机制,以期为COVID-19患者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气管、支气管结核(Bronchial tuberculosis)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结核病.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侵袭黏膜、黏膜下层甚至进一步深入损害肌层、软骨,广泛的肉芽组织破坏和取代黏膜下层,形成溃疡,引起多发性肉芽、息肉样变,最终纤维化导致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甚至气管软化.气管、支气管结核并不少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日常生活.气管、支气管结核依据支气管镜下表现分为5型,2011年2月我们收治1例合并4种亚型的气管结核患者,临床较少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