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的疗效。
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二科共收治前足胫侧列缺损患者22例,其中11例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设为观察组;另外1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修复,设为对照组。一期手术2组均为清创后采用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及脱位,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二期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时,观察组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进行修复。观察皮瓣是否成活、是否有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24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其中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计算患者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标准,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对2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对照组1例分别于术后1、2 d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缓解。观察组1例出现皮瓣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静脉滴注抗生素后缓解。术后24个月足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优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0.9%;对照组:优1例,良3例,可7例,优良率36.4%。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24)。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8.0(4.0, 8.0)、12.0(12.0, 16.0)和16.0(16.0, 16.0)分;对照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4.0(4.0, 4.0)、12.0(8.0, 12.0)和12.0(12.0, 12.0)分。相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5、-2.280、-3.031,P=0.030、0.023、0.002)。
结论带血管的髂骨瓣及腓骨瓣为足部骨质缺损提供理想供骨;足底内侧皮瓣为修复前足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良好的供区,修复后足部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良好、外观满意、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足底皮肤耐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虽能覆盖创面,但术后外观差,感觉恢复较差,易滑移及破溃。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电烧伤创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 我科应用游离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电烧伤创面12例, 均先行清创术, 清创后创面缺损面积为1.8 cm×1.5 cm~5.5 cm×2.5 cm。随后创面行游离趾腓侧皮瓣修复。术前借助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穿支入皮点的位置。术中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1.8 cm~6.0 cm×3.0 cm。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 其中1例术后1~2 d出现表皮小水泡, 皮瓣血运及弹性正常, 对症处理后顺利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6~36个月, 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见皮瓣质地与正常相似, 表面无色素沉着, 无毛发生长。皮瓣感觉恢复至S3~S4, 两点分辨觉为6~10 mm。指间关节活动度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0例, 良2例。供足功能无明显影响, 外观尚可。结论趾腓侧皮瓣血管神经解剖恒定, 血管及神经蒂长度充足, 可满足电烧伤创面修复需求。修复术后外观、感觉及功能恢复良好, 是一种修复手指电烧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Endobutton套锁内固定术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双Endobutton套锁内固定术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24例。结果 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骨折在术后4-8个月愈合。术后第3、6、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81.4±4.7)、(85.5±3.6)、(89.3±3.2)分;Karlsson标准评定:A级14例,B级3例。结论 双Endobutton套锁内固定术治疗Neer IIB型锁骨远端骨折,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及关节内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0—2016-10诊治的18例闭合性AO-C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折,并在腕关节镜下处理合并的关节内损伤。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24)个月。术后无明显骨折复位丢失,无切口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5(3~6)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评定腕关节功能:优14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及关节内损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双圈"法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Palmer 1B型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 我科对11例TFCC Palmer 1B型损伤患者, 在腕关节镜下采用"双圈"法, 经骨或经关节囊缝合修复。术后定期随访并指导康复锻炼。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PRWE评分、DASH评分、握力及活动度。结果 11例中经骨缝合8例, 经关节囊缝合3例。手术均顺利进行。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时间(17.1±7.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PRWE评分、DASH评分、握力及前臂旋转度均较术前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屈伸度较术前略有改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DRUJ不稳定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腕关节镜下"双圈"法修复TFCC Palmer 1B型损伤方法可行, 可更好地修复TFCC尺侧止点, 缩短手术时间, 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