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对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年龄在20~60岁、ASA Ⅰ~Ⅱ级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和低剂量瑞芬太尼组(SL组)、七氟烷和高剂量瑞芬太尼组(SH组)、以及丙泊酚和高剂量瑞芬太尼组(PH组),每组30例.SL组和SH组均以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诱导;PH组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麻醉维持:SL组为七氟烷和瑞芬太尼[0.1 μg/ (kg·min)],SH组为七氟烷和瑞芬太尼[0.3 μg/ (kg·min)],PH组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0.3 μg/ (kg·min)].分别在术前、术后6h和24 h测量切口周围(脐周)的机械痛阈,记录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与SL组比较,SH组患者的术后6h、24 h的脐周机械痛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30 min、2h及6h的VAS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SH组比较,PH组患者的术后6h、24 h的脐周机械痛阈值明显增高(P<0.05),术后30 min、2h及6h切口疼痛程度明显降低(P<0.05).PH组和SL组患者舒芬太尼消耗总量明显低于SH组(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可减轻因高剂量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2.
3.
剖宫产布比卡因腰麻合适剂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探讨合适的局麻药剂量。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产妇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三组0.5%布比卡因计量分别为1.4ml(7mg,A组)、1.6ml(8mg,B组)、1.8ml(9mg、C组)。记录痛觉消失平面达T6和T2的时间和例数。观察产妇的镇痛效果及低血压、恶心、呕吐、Apgar评分、硬膜外用药等情况。结果三组产妇在腰麻后感觉平面达T6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例数明显少于B、C组(P〈0.05);达到T2的例数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B、C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C组低血压、恶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而硬膜外用药的使用率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行L3~4麻醉时应用0.5%布比卡因1.6ml能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并能降低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在麻醉不同时期用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行腭咽成型手术(UPPP)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OSA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Ⅰ组于手术结束前15min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Ⅱ组麻醉诱导后15min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Ⅲ组于麻醉诱导后和手术结束前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三组患者皆选择术后PCIA镇痛,采用芬太尼0.3μg·kg-1·h-1的背景量。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在双盲下记录患者术后静息状态下1、2、4、6、8、12、24、48h不同时点疼痛程度以及PCIA泵首次按压的时间、累计按压次数、总用药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4、6h VASⅡ组低于Ⅰ组(P<0.05),术后1、2、4、6、8、12hVASⅢ组低于Ⅰ、Ⅱ组(P<0.05)。Ⅲ组术后48h内累计PCA,泵按压次数低于Ⅰ、Ⅱ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和术毕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可产生满意的超前镇痛效果,复合术后PCIA能安全、有效地解除UPPP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6.
7.
1994年 1月至今 ,我科共施行原发性气管肿瘤切除术 8例 9次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例 ,女 6例 ;年龄 34~ 6 0岁。病变位于颈段 6例 (其中复发 1例再手术 ) ,上胸段 3例。1.2 方法 :颈丛阻滞 (0 .375 %布比卡因和 1%利多卡因混合液 )复合少量镇静药 ,给氧 ,保持病人神志及自主呼吸。上胸段气管切除施行气管插管吸入或静脉麻醉 ,常规诱导后导管插入至气管肿瘤的上端 (根据 MRI或 CT检查结果判断 ) ;1例因术前有端坐呼吸、三凹征明显 ,气管明显狭窄 ,故在清醒下施行气管插管。术中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出生后即行唇腭裂修复术的优点在于术后面部无明显瘢痕 ,更符合美容要求 ,同时使患儿出生后即能得到正常的发育和健康成长 ,避免了以后的发音障碍以及因面部畸形给幼儿心灵造成的身心伤害 ,消除了患儿父母心中的最大遗憾。此项手术和麻醉至今未见临床报导 ,我院自 1998年 8月以来 ,开展此项手术麻醉共 6例 ,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2例 ,体重 3~ 3.5 kg,均系生后 30 h以内完全性单侧唇腭裂患儿 ,术前检查无其他畸形 ,心率 135~ 15 5次 / min,呼吸 30~ 5 0次 / min,在气管内插管 ,全身复合麻醉下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的麻黄素在丙泊酚诱导时对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成四组:PE50组(麻黄素50μg/kg),PE75组(麻黄素75μg/kg),PE100组(麻黄素100μ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麻黄素分别在丙泊酚诱导后给药。然后按3倍ED95(0.15mg/kg)的顺式阿曲库铵静注。采用TOF-Watch肌松监测仪监测肌松。记录T1最大阻滞程度,起效时间,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以及病人在诱导前,诱导后以及插管后1min、2min、3min、4min、5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各组间的顺式阿曲库铵的T1最大抑制率,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以及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100组插管后血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心率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素并未明显缩短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当使用麻黄素100μg/kg时,对插管后血压心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脑状态指数(CSI)和Narcotrend指数(NTI)在全麻苏醒期的变化,探讨两者在预测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中的效能.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5例,术中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效应室靶浓度(Ce)分别为2~3 μg/ml和2~4 ng/ml,维持CSI值在40~60.记录全麻苏醒期不同意识恢复水平(对刺激无反应、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的CSI、NTI和丙泊酚Ce的变化.结果 CSI、NTI、丙泊酚Ce与苏醒期意识水平变化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92和-0.86(P<0.01).CSI、NTI及丙泊酚Ce预测患者意识恢复水平的概率(Pκ)均大于0.8(P<0.01).结论 CSI、NTI和丙泊酚Ce均能及时反映全麻苏醒期意识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