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胃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和胃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定性鉴别处方中半夏、甘草、人参、黄连、干姜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0 m L/min;柱温25℃。结果 5种成分的薄层定性鉴别分离、专属性均较好;黄芩苷在0.070 26~1.053 8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RSD为1.01%(n=6)。结论本方法可以较好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伴下腔静脉阻塞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BCS伴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患者,行超声检查36例,CT扫描12例,均行下腔静脉造影后确诊。结果36例患者经超声、CT检查、DSA检查后诊断为BCS伴下腔静脉阻塞,其中膜型狭窄18例,膜型闭塞2例,节段型狭窄10例,节段型闭塞6例。结论超声是诊断BCS的首选方法,可显示下腔静脉阻塞的部位、类型、范围和阻塞程度;CT扫描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下腔静脉阻塞时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A可准确显示阻塞部位、性质;下腔静脉造影检查为诊断BCS的金标准,能准确地显示病灶全貌,并可测定右心房、下腔静脉各段压力,为定位、定性诊断及指导介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伴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城正骨医院骨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2例多节段脊柱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神经功能按照ASIA分级,其中A级2例、B级22例、C级26例、D级7例、E级5例。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患者术前准备时间3~12 d,术后切口均为Ⅰ/甲愈合。62例患者术后获得12~18个月随访,复查X线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患者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20.3±3.3) mm,后凸角度为(16.1±2.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0.6±2.4) mm、(7.6±2.6)°,较术前具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A级2例均恢复至B级;术前B级恢复至C级13例、D级9例;术前C级恢复至D级24例、E级2例;术前D级恢复至E级7例。结论多节段脊柱骨折伴多发伤的患者伤情危重,多数患者入院前伴随胸腹部脏器伤,尤其对于颈椎骨折伴有骨盆和骶髂关节骨折移位明显的患者,多有截瘫、高热、低钠血症、失血性休克、低蛋白血症、呼吸功能障碍、心动过缓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现象,在院前及时救治的同时,围手术期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后择期对多节段脊柱骨折和伴随的多发骨折伤的救治。 相似文献
4.
3D-CT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3D-CT扫描成像应用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骨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4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共62个椎体的术前影像资料,经患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并注入骨水泥.配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3D-CT扫描成像观察穿刺针在椎体和椎弓根内的位置、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和椎体外泄漏情况等,观察术后1周的止痛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为2.0~5.0 mL.术后1周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止痛总有效率为91.3%(42/46),并发症发生率为17.4%(8/46).结论 DSA 3D-CT可以更直观地监测PVP穿刺过程,更快速有效地了解骨水泥的分布、使用剂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在缓解脊柱转移瘤疼痛方面效果更加显著,增加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空军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0例糖尿病足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离病原菌,寻找其中的多重耐药菌;分析病原菌药敏结果和糖尿病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70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730株,包括G+菌389株(53.29%)、G-菌325株(44.52%)及真菌16株(2.19%);其中,多重耐药菌菌株392株,包括G+菌246株(62.76%)和G-菌146株(37.24%)。多重耐药G+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多重耐药G-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米诺环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入院前抗菌药物应用史、合并骨髓炎、Wagner分级、降钙素原水平、病原菌混合感染为糖尿病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中G+菌检出率高于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RIM-19蛋白在taurolidine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组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系)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剂量组Hela细胞的凋亡数据;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实验组中Hela细胞中GRIM-19蛋白的表达变化;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9的活性。结果 MTT结果显示,taurolidine对Hela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出实验组Hela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上升,并呈现出明显的时程和量效关系(P0.05)。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RIM-19蛋白在各实验组Hela细胞中的表达显著提高(P0.05),同样显示出了一定的时程和量效关系。ELISA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9在各实验组Hela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加,与GRIM-19蛋白的表达显示出了相当的一致性。结论 Taurolidine可通过促进GRIM-19蛋白的表达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且线粒体凋亡很可能是taurolidine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通脉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丹参、当归、红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7∶83,V/V),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316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丹参、当归、红花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阿魏酸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8~80μg/ml(r=0.999 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加样回收率为97.2%~99.6%(RSD=1.2%,n=6)。结论:该研究所建标准可用于通脉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不同乳化剂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 )对复方酮康唑乳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三乙醇胺做乳化剂分别加入EDTA和不加EDTA做稳定剂,考察制剂在恒温、恒湿下放置3个月的氧化变色情况及乳膏中酮康唑的含量变化。结果十二烷基硫酸钠做乳化剂未加EDTA的乳膏3周就开始变色;用三乙醇胺做乳化剂未加EDTA的乳膏14周开始变色;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做乳化剂加入EDTA的乳膏2周开始变色;用三乙醇胺做乳化剂加入EDTA的乳膏16周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三乙醇胺做乳化剂并加入稳定剂EDTA可以明显防止复方酮康唑乳膏变色及有效防止酮康唑降解。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