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5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42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对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55只BALB/c小鼠,雄性,周龄为6-8周,随机分成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15只);B组为病毒对照组(20只);C组为黄芪治疗组(20只)。于接种病毒第14天处死所有存活小鼠,取心脏,分别用光镜检查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MCP-1的表达。结果:①黄芪治疗组生存率较病毒对照组提高(P<0.05);②病毒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心肌组织中可见大量的MCP-1的表达,且于心肌的病变面积成正比(P<0.01,r=0.87);③黄芪治疗组心肌病理积分和MCP-1的表达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可以减少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MCP-1的产生可能是其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1 临床病例2005~2006年我院发现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2例。例1,男,13岁,因“双下肢跛行5年余”于2006年4月17日入院。患儿3个月会抬头,15个月独走。8岁多出现双下肢跛行,不伴发热及肢体疼痛。有家族史。智力正常。查体:双上肢肌力、张力正常,双下肢弓形足,肌张力明显增高,双下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侧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及踝阵挛阳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卡托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和ATP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组、CVB3感染加不同剂量卡托普利治疗组(10、30、100mg/kg,2次/d)和对照组。d14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生化方法测定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结果各剂量卡托普利治疗组线粒体膜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均较感染组高,但小剂量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线粒体溶解破坏,失去完整性;中、大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线粒体结构改变与同病变期感染组比较明显较轻。结论小剂量卡托普利治疗无明显心肌线粒体保护效应,中、大剂量卡托普利心肌线粒体保护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及冠状动脉损伤(CAL)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3例KD患儿、24例急性感染发热患儿的血清PF4、β-TG水平,同时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WBC、PBN和PLT,观察上述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别,并观察其在KD组丙种球蛋白(IVIG)静脉滴注前后以及KD合并CAL与否者(CAL亚组、non-CAL亚组)的差别.结果 KD患儿血清PF4、β-TG均高于感染对照组(P < 0.05),且IVIG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P < 0.01).PF4、β-TG在CAL亚组高于non-CAL亚组(P < 0.05).结论 PF4、β-TG可能与KD发病机制及CAL有一定关系,可将PF4、β-TG作为KD的临床观察和预测CAL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卡托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和三磷酸腺苷 (ATP)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柯萨奇病毒B3 (CVB3 )感染组、CVB3 感染加卡托普利治疗组和对照组。以d3、d14为两个时相点 ,比较线粒体超微结构 ,线粒体Na+ K+ ATP酶、Ca2 + ATP酶活性变化。结果 感染组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破坏 ,线粒体Na+ K+ ATP酶、Ca2 + ATP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均 <0 .0 1)。卡托普利治疗组各时相点线粒体结构破坏较轻 ,线粒体Na+ K+ATP 酶、Ca2 + ATP酶活性较感染组明显增高 (P均 <0 .0 5 )。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即可见心肌线粒体结构破坏 ,ATP酶活性下降。卡托普利可有效保护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继发性低胆固醇血症尽管较高胆固醇血症少见,但低胆固醇血症状态并非一种少见现象,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几乎等同的出现率。现报告59例如下。1.对象和方法59例继发性低胆因醇血症,男37例,女22例;年龄3月~13岁,平均4.5岁。原发病为:营养不良14例,败血症10例,迁延性腹泻9例,重症肝炎8例,白血病5例,瑞氏综合征和糖尿病各3例,重症肌无力和勒—雪氏病各2例,高雪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各1例。选2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受试者均空腹采血。用美国Techni-can公司生产的RA—1000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甘 相似文献
8.
配方奶和母乳喂养儿第一年瘦素水平和体格发育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婴儿配方奶喂养和母乳喂养时第一年血清瘦素水平和体格发育指标的差异。【方法】选取配方奶喂养儿45人(其中男24人,女21人),母乳喂养儿51人(其中男27人,女24人)进行对照研究,分别检查6个月和1岁时的血清瘦素浓度和体格发育指标。【结果】①配方组婴儿6个月时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body massindex,BMI)高于母乳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瘦素浓度则明显低于母乳组(P<0.05);配方组婴儿1岁时体重和BMI较母乳组高,差异且有显著性(P<0.05);配方组身高稍高于母乳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瘦素浓度在配方组仍明显低于母乳组(P<0.05),但差别有所缩小。【结论】中国婴儿配方奶喂养和母乳喂养时第一年血清瘦素水平和体格发育指标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全国小儿心律失常研讨会会议纪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分会儿科学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全国小儿心律失常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0月 2 0~ 2 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 2 0 0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 5 2篇 ,大会发言 2 5篇。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周爱卿、李万镇、李小梅、钱永如、任自文教授和来自香港的翁德璋医生作了专题报告。与会者就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现将主要内容综合如下。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近年来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