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8例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8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满意度、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U形钛棒内固定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2月~2018年12月本科收治的50例不伴有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的单纯性腰椎峡部裂患者;累及节段L34例,L414例,L532例.采用节段内U形钛棒固定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30例(U形钛棒组),节段间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20例(椎弓根钉组).对比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腰椎CT评价峡部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7.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形钛棒组腰椎活动度显著大于椎弓根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峡部裂骨性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植骨骨性融合,无感染、慢性疼痛、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不伴有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的单纯性腰椎峡部裂患者,节段内U形钛棒固定与节段间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前者更有利于保留腰椎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滴虫即指阴道毛滴虫,它所引起的滴虫性阴道炎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毛巾、衣裤、浴缸等用具间接传播。WHO已将阴道滴虫病列为性传播疾病(STD)。阴道毛滴虫除寄生于女性阴道、后穹隆、尿道等处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外.还可寄生于男性前列腺、尿道等处引起滴虫性前列腺炎、附睾炎或尿道炎。以往却很少有文献报道男性感染滴虫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视神经管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行256层螺旋CT检查的视神经管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得到MPR、CPR及径向重建图像,配合原始轴位图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视神经管骨折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螺旋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视神经管骨折有效手段,对视神经管骨折诊断准确率达100%,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减少致盲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红外线治疗产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规范红外线治疗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查人员增进对红外线治疗类产品机理、结构、主要性能、预期用途等方面的理解,方便审查人员在该类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时,能把握基本的要求和尺度。方法采用调研、召开专家会等形式开展。首先收集中外相关文献材料以及专家信息,据此以制定调研计划。根据文献整理情况和调研报告编写审评指导原则文稿,之后通过组织专家座谈并讨论,最终形成该类产品指导原则的终稿。结果与结论红外线治疗产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实施必将指导和规范红外线治疗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同时也将规范该类产品的企业生产、经营及其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倍、三倍剂量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治疗土源性线虫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314位调查对象随机分为阿苯达唑(400mg)、甲苯咪唑(500mg)、三倍阿苯达唑(400mg,3d)、三倍甲苯咪唑(500mg,3d)等4组,对各药物组治疗蛔虫、钩虫、鞭虫和绦虫感染的疗效进行观察,计算治愈率和粪样虫卵下降率。结果阿苯达唑治疗钩虫的疗效优于甲苯咪唑,两药单倍剂量对钩虫的治愈率分别为69.1%和31.0%,三倍剂量组治愈率分别为92.0%和54。0%,虫卵下降率单倍剂量组为97.3%和83.6%,三倍剂量组为99.7%和96.4%。控制鞭虫感染,三倍剂量疗效优于单倍剂量。两驱虫药物单倍或三倍剂量对蛔虫感染疗效显著(治愈率在93.0%~96.8%之间,虫卵下降率均大于99.9%)。三倍剂量对绦虫感染的治愈率为100%,而单倍剂量仅为50%。结论治疗钩虫和鞭虫感染,三倍剂量方案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聚髌器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以我院200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66例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0),分别采取镍钛聚髌器、克氏针张力带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观察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切口Ⅰ期愈合;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3±7.6)min和(46.8±8.5)min,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0.3±1.5)周、(9.6±1.3)周,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有所延长(P0.05),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7 d至3个月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 d至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降低(P0.01)。结论聚髌器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患者疼痛缓解快,具有微创、固定可靠、骨折愈合良好及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