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
4.
5.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2月至2006年4月15例75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9个月,深静脉血栓症状全部缓解,临床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2例,其他部位再次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应进行个体化治疗,早期置入下腔静脉滤网后进行溶栓抗凝等综合治疗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的两种严重并发症,两者治疗相互矛盾,如同时发生则处理非常棘手,患者可能面临生命危险。本院于2005年12月成功救治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后同时并发严重SU及DVT的高龄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1病历患者,男性,82岁,因摔伤致左大腿肿胀、疼痛、活动受限4 d入院,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既往有多年高血压病、冠心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脑血栓后遗症、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史。心电图报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他检查无特殊情… 相似文献
7.
高龄患者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6年8月-2006年2月12例80岁以上高龄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溶栓、抗凝为主的综合治疗,6例置入下腔静脉滤网防止肺栓塞。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9个月,深静脉血栓症状全部缓解,临床治愈4例,显效6例,有效2例,其它部位再发1例。结论高龄髋部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应进行个体化治疗,早期置入下腔静脉滤网后进行溶栓抗凝等综合治疗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平行双柱钢板及垂直双柱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平行双柱钢板及垂直双柱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42例患者的临床效果。随访采用X线检查及HSS2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随访6~12个月,本研究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平行组及垂直组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89.0%、83.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平行双钢板和垂直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均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师可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等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元七骨痛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一医院收治的8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患处涂擦元七骨痛酊,2~5 mL/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步态特征,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95.12%vs 80.4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步长、步速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步长、步速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VAS、WOMAC评分均明显下降(P&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头面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优点及研究皮瓣切取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面部2例,前臂、手部创面21例,小腿创面10例,足踝部创面27例,创面缺损范围6 cm×10 cm~28 cm×16 cm。结果术后58例存活,其中有2例皮瓣发生感染经治疗后愈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另2例发生血管危象,1例部分坏死,1例坏死。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薄,切取面积大,穿支血管解剖位置恒定,不牺牲主干血管,对供区、受区功能影响小,可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