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药中用"是基于中医理论体系认识西药的中医药属性,再根据辨证原则临床应用西药."西药中用"渊源已久,用中医理论对某一类西药的性味功效进行归纳总结的研究思路,可以使中西医之间更好地相互借鉴、补充.通过论述西药治疗不同中医证型同一疾病的疗效观察、"西药中用"的临床评价方法、"西药中用"的复方配伍、西药的中药药性、基于中医理论探讨西药应用思维模式等内容,提出"西药中用"认识能够有效指导中医辨证使用西药,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定位和联合运用中西药,解决经西医诊疗后患者所出现的各种临床问题,扩展西药的应用范围,选择西药适用人群,整体提高临床个体化和精准化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冠脉搭桥所用的材料(桥血管)常常是选择自体大隐静脉,这是由它的管腔直径与冠状动脉的管径较为接近,取材方便、经济、排异性小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宁舒洗剂的体外抗菌作用特点。方法:80株细菌全部近期临床分离所得,其中G^ 菌34株,G^-菌46株;采用试管内药液二倍稀释法,测定宁舒洗剂的NIC、MBC,对于产ESBLS的大肠杆菌(耐药菌株)与不产ESBLS的普通大肠杆菌的MIC和MBC进行比较,另外,观察了细菌接种量和药物PH值分别对MIC、MBC的影响。结果:①宁舒洗剂对所有试验菌株均有抑菌作用,对G^ 的作用较好,其MIC50为1:32,而G^-菌的MIC50为1:8。②对试验菌均具有杀菌作用,仍对G^ 的作用较好,其MBC50为1:32,而G^菌的MBC50为1:4。每种细菌的MBC50与MIC50和MIC90等值均十分接近甚至相等。③对于产ESBLS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与普通大肠杆菌相同,MIC50、MIC90、MBC50、MBC90均为1:4。④细菌接种量为10^2cfu/ml的效价均高于10^4cfu/ml。⑤药物PH值为8.0时药物的效价高于PH6.0。结论:宁舒洗剂具有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对G^菌的作用较好,对产ESBLS的大肠杆菌也具有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7年9月-2009年3月通过介入溶栓方法治疗的18例老年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介入治疗过程中及介入治疗后发生合并症、并发症的处理,分析总结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本组患者从下肢缺血症状出现到明确诊断时间为4 h~12 d;患者多合并有多系统慢性病.采用动脉内导管溶栓治疗1~3 d,溶栓治疗后对残余病变行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15例治疗过程中分别出现出血、术后发热、肢体再灌注损伤、肺栓塞等.经治疗,3例患者行1~3趾经跖骨截趾术,14例患者保肢成功;1例患者动脉开通后2 d,因再灌注损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对此类患者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诊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目前存在中西医病名不规范以及局部病程阶段、病因病机认识、中药治疗及注意事项、预后等方面的问题。应对《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炎》的亚甲炎分类做局部纠正;鉴于糖皮质激素可能高概率引发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延长亚甲炎病程,故推荐西药尽量以解热镇痛药为主;中医病名应首推"瘿毒"或"瘿痛",本病发生的内因是肝胃热盛、肝郁痰凝,从而在特殊时期与风热热毒外侵同气相求,促成对本病的易感和发生发展;中药治疗方面,初发阶段首推疏散风热联合清热解毒之法,按病期中医辨证论治,且内外合治,不可过汗伤正;治愈后不忘避风寒、节饮食、调情志,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从而预防本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术后小腿按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术后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简称DVT) ,如治疗不及时 ,常遗留下肢肿胀、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我们在手术结束后立即开始进行小腿按摩来预防DVT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8例 2 88条肢体 ,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 135例 ,女 83例。年龄为 2 3~ 相似文献
8.
9.
老年人体质及其与胃病关系的中医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郊区茶坞村的老年人及其它年龄对照组进行整群随机抽样的横断面调查632人。结果表明,老年前期与老年期异常体质较中、壮、青年组明显增多(P<0.01),老年期体质呈现“虚一实三正二”的特点,老年人异常体质较正常体质易罹胃病(P<0.001),老年人异常体质与异常情志相结合较正常人更易罹胃病(P<0.001),老年人胃病燥红质较其它疾病燥红质对肝肾衰老征象的影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的严重性并不在糖尿病本身,而在其并发症。比如,糖尿病患者如果有足部感染,很容易引起坏死,甚至截肢。那么,糖尿病患者怎样才能不“失足”,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呢?随着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广泛应用,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能把血糖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目前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同时,其慢性并发症则成为本病治疗的主要难题,本文主要讨论关于“糖尿病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