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造影)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疑似患者130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与DSA造影检查,观测两种检查手段的效果差异。结果 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正确率接近DSA造影,且前者造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效果优于DSA造影,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6岁,因高热12h伴抽搐1次,于1998年9月29日入院。查体:体温40.1℃.血压力5/5k/pa,急性重病容,手足皮肤发凉,双眼凝视,四肢强直性抽搐,历时数秒钟,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青,心界不扩大,心率140次/分,律齐,心音钝.心尖部可闻及Ⅱ级全收缩潮杂音,肝脾无肿大,场鸣音活跃。急查血常规Hb110g/L、Wbe13.0x109/L、No.82L0.16;粪常规RBC+,脓细胞十十十,粪培养:福氏志贺氏菌丫变种型;确诊为中毒型痢疾;立即给予止惊、人工冬眠、输液等抗休克治疗.并赢脉简住头抱曲松纳.id次.2次id.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休克… 相似文献
3.
4.
5.
6.
1 病例报告 患儿女 ,9mo,因反复呕吐咖啡色样物、黑便 2mo于 2 0 0 1 12入院 .患儿于 2mo前因“发热”口服阿司匹林 1片 (约 10 0~ 2 0 0mg) 0 .5h后呕吐咖啡色样物 1次 ,量约 2 0 0mL ,次日大便呈黑色 .在当地医院按上消化道出血给予静滴甲氰咪胍、止血敏等病情好转 .此后反复发作达 6次 ,每次呕吐物及大便性状相同 ,且大便潜血试验 ~ .遂来我院诊治 .否认家族有消化性溃疡病史 .入院查体 :发育营养良好 ,精神良好 ,无贫血貌 .心、肺无异常 .腹部平坦 ,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触诊时患儿无痛苦表情或哭闹 ,未及包块 ,叩诊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AZM)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患儿氢呼气试验(BHT)的影响。方法采用HD-1型测氢仪对38例AURI患儿应用AZM前后进行空腹BHT及乳果糖BHT,并与健康儿童空腹BHT作对照。结果应用AZM前AURI患儿空腹BHT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儿童(P<0.01);应用AZM3d后AURI患儿空腹BHT值明显降低(P<0.01);应用AZM前后AURI患儿口服乳果糖后呼气氢值无明显变化。结论AURI等感染性疾病影响氢的产生和利用;AZM等抗生素能明显抑制肠道产氢,BHT测定并动态观察小儿感染性疾病抗生素对其影响,具有快速、简便、无创、患儿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64层螺旋CT检查(64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6月间就诊的130例疑似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总结所有患者的64CTA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及下肢动脉造影(DSA)检查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对比分析64CTA检查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30例入组者中共有108例患者经DSA确诊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64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检查(P<0.05)。ROC分析显示,虽然64层螺旋CT检查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对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均有着显著的诊断价值,但64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64CTA检查相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有着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检测用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疑似患者130例,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血清HCY检验及二者联合检验,观察各项检查临床诊断性差异。结果联合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均高于64层螺旋CT和HCY检验,而诊断误诊率低于后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联合血清HCY水平检测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介入栓塞手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继发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2月行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给予芬太尼2~4μg/kg静脉泵入镇痛。对照组患者间断给予丙泊酚0.4~0.6mg/kg进行麻醉维持。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期15min内给予右美托咪定0.5~0.8μg/kg,麻醉维持期给予右美托咪定0.2~0.5μg/kg·h-1,拔管前10min调整右美托咪定剂量为0.1~0.2μg/kg。观察2组患者术前(T0)、气管插管后(T1)、脑动脉造影前(T2)、脑动脉造影后10min(T3)、拔管前5min(T4),拔管后15min(T5)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中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痉挛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术后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情况。结果围手术期,右美托咪定组患者MAP和HR平稳,无大幅升降变化;对照组患者MAP和HR波动幅度较大。2组患者在T0时间点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患者在T1,T2,T3,T4时间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中脑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痉挛的比例为20.00%,低于对照组(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比例为11.11%,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介入栓塞手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防止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