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瑛 何敏慧 赵发林 冯国和 王为民 裘五四 胡侠翔 程丽娟 王付言 聂云志 朱一君 喻森明 胡晓华 余丹 李景琦 谢康民 狄海波 Schnakers C 《护理与康复》2013,12(8):715-717,721
目的验证中文版本CRS-R量表在植物状态或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评估中的信效度。方法应用中文版CRS-R量表与格拉斯哥量表对103例植物状态或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意识进行评估,分析中文版CRS-R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评定者间一致性、同时效度以及诊断敏感性。结果中文版CRS-R量表内部一致性比较好,Cronbach’sα系数=0.866;评定者间的一致性分析结果表现中等(P<0.05);对患者同时用中文版CRS-R量表和格拉斯哥量表的测评总分显著相关(Spearman r>0.7);在诊断的敏感性上表现较好(P<0.05)。结论植物状态或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可采用中文版CRS-R量表评估。 相似文献
3.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具有实际临床价值的诊断肝脂肪变的方法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肝穿刺活检作为诊断NAFLD的“金标准”因属有创性而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而超声瞬时弹性成像、能谱CT和MRS等一些新的无创性影像诊断方法在NAFLD的诊断和评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超声、CT和MRI在NAFLD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A衍生的斑块特征、无创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及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等参数与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血运重建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搜集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04例(病变血管118支),均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且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评估冠状动脉的斑块特征、最狭窄处管腔面积(MLA)、斑块负荷(PB)、重塑指数(RI)、低衰减斑块、正性重构、“餐巾环征”及斑点钙化;计算冠状动脉CTA衍生的FFRCT、测量病变冠状动脉周围脂肪FAI。根据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将患者分为PCI血运重建组和非血运重建组。比较分析两组间冠状动脉CTA衍生的病变解剖特征、血流动力学及病变周围炎症参数的关系。逻辑回归分析PCI血运重建与斑块特征、FFRCT、冠状动脉周围脂肪FAI等指标之间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预测PCI血运重建效能。结果 与非血运重建组相比,PB、冠状动脉周围脂肪FAI及低衰减斑块在PCI血运重建组明显更高,FFRC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 TBI)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5例轻度m TBI患者(病例组)和1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DTI检查。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双侧内囊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中线位置各一个点(共6个)为感兴趣区,分别测定FA值、ADC值。将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部位的FA值、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各部位AD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双侧额叶白质区、双侧内囊区及胼胝体压部FA值病例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A值能定量测定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水分子代谢的情况,DTI可以作为一项客观指标,定量评估轻度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并为对病情发展和预后的观察带来可能。 相似文献
7.
张瑛 何敏慧 黄仙红 王卫民 冯国和 陈雪萍 凌华英 张素琴 王雪 程丽娟 聂云智 王付言 李景琦 胡晓华 余丹 狄海波 Laureys S Schnakers C 《护理与康复》2015,14(4):359-361
目的通过比较中文版CRS-R量表和GCS量表在严重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检测的情况,探讨中文版CRS-R量表的实用性。方法分别使用中文版CRS-R量表和GCS量表对152例严重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意识检测,比较两量表对意识检测的情况。结果在所评估的152例患者中,被中文版CRS-R量表诊断为最小意识状态58例、植物状态94例,被GCS量表诊断为最小意识状态30例、植物状态122例,经比较,P0.01,两量表一致性欠妥;两量表在检测条目上比较,发现中文版CRS-R量表条目诊断出最小意识状态例数明显高于GCS量表。结论中文版CRS-R量表对检测最小意识状态患者比GCS量表更适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强弱光源作为视觉威胁刺激物,与CRS-R量表中以手指为刺激物的视觉威胁反应进行对比,比较严重意识障碍患者对不同视觉威胁刺激物的敏感性差异;在此基础上研究视觉威胁反应能否作为意识的指标。方法随机选择89例严重意识障碍(DOC)患者,采用The JFK 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JFK改进的昏迷恢复量表,以下简称CRS-R)对其进行床边测量。对于视觉威胁反应项,分别对患者采取手指、弱光、强光刺激物进行刺激,比较反应的差异。结果植物状态(VS)和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对手指视觉威胁刺激的反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01),植物状态和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对强光视觉威胁刺激的反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01)。最小意识障碍患者对手指、强光两种视觉威胁刺激的反应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植物状态患者对手指、强光两种视觉威胁刺激的反应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严重意识障碍患者(n=89)对不同刺激物(手指、弱光、强光)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视觉威胁反应(手指和光)能反映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低管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头部CTA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60例行头部CTA检查的患者,根据不同的管电压和对比剂浓度随机分为双低组和传统组。双低组采用管电压100 kV,噪声指数(NI)为10,对比剂为碘海醇(300 mgI/ml);传统组采用管电压120 kV,NI为10,对比剂为碘帕醇(370 mg I/ml)。两组均采用对比剂40 ml,注射流率4.5 ml/s,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比较两组CT图像质量(包括动脉强化CT值、图像评分)及辐射剂量。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所得的各组数据进行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两组CT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低组有效剂量(ED)较传统组降低15.21%,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低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头部CTA检查所得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GIST CT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结束后在GE ADW4.4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和强化程度,肿块周围和(或)内部有无血管影,肿块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分析肿块的来源与性质。结果:8例EGIST中,位于腹膜后3例,肠系膜3例,小网膜1例,肝脏1例。肿瘤最大径平均(11.0±2.4)(7.7~15.0)cm,圆形或卵圆形4例,分叶状3例,不规则形1例。平扫肿块内密度不均,见斑片状、瘢痕状及大片状坏死囊变区,囊变坏死部分CT值为25~28 HU,实性部分CT值为34~47 HU,增强后动脉期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3例,CT值较平扫增加15~22 HU;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CT值较平扫增加40~55 HU。门静脉期渐进性强化6例,CT值较动脉期增加10~25 HU。坏死区未见强化。增强后肿瘤周围和(或)内部可见线状扭曲血管影6例。结论:EGIS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结合MPR对于EGIST的定位与定性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建议为术前常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