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9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纳米微粒与普通剂型的三氧化二砷(As2O3)对抑制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作用的差别。方法 对照组为不加药物的细胞,实验组为3μmol/L纳米微粒和普通剂型的As2O3,干预体外培养的兔VSMC细胞72h,进行四唑氮盐(MTT)染色测定细胞吸光度(A)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提取细胞DNA,进行凝胶电泳分析,将3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μmol/L纳米剂型的As2O3,干预细胞,细胞数量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而普通剂型干预细胞,生长受抑制程度较纳米剂型弱。24h时,对照组、3μmol/L普通剂型组与纳米组,A值分别为0.68±0.10、0.58±0.12、0.33±0.12,48h时分别为0.79±0.11、0.48±0.14、0.28±0.11,72h时分别为0.96±0.13、0.34±0.15、0.20士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Ⅳ值分别为10.934、15.039、15.539,P值均〈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纳米剂型As2O3、普通剂型As2O3干预及对照组的细胞干预48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44.97%、58.54%、74.02%,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6.89%、11.27%、11.20%,晚期凋亡率分别为26.56%、23.60%、12.46%,坏死细胞分别为11.58%、6.59%、2.32%。DNA电泳,As2O3干预细胞,可见凋亡梯形条带,部分细胞坏死,呈模糊的无间隔片状条带。纳米剂型药物作用的细胞DNA条带,梯形条带更多、更模糊。结论 As2O3,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VSMC增殖,且纳米剂型As2O3较普通剂型的As2O3,对细胞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的静止滤线栅伪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滕皋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1):1249-1251
目的通过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的采样频率和栅密度频率,提出尽可能有效避免滤线栅伪影出现的抑制方法。方法实际测试不同栅密度的滤线栅与不同规格的成像板(IP)匹配使用,得到不同效果的图像;模拟2种信号频率(即2种栅密度的滤线栅),采用3种采样频率[6、8、10图像空间分辨率(pixels/mm)],得到不同的模拟图像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模拟图和实际图像,发现在采样频率正好等于信号频率的2倍时,可以得到正确的信号频率,图像清晰,无混淆现象。栅密度〈4LP/mm时,可较好地与14in×14in、10in×12in(1in=2.54cm)IP匹配使用。结论CR系统与普通IP匹配使用合适的采样频率和栅密度频率,可以有效避免滤线栅伪影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钙化型肺结核瘤的动态CT增强特点。方法:对24例非钙化型结核瘤进行动态CT增强,观察其增强后的CT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强化特点。结果:24例非钙化型结核瘤中,20例增强后最大CT净增值均小于15 HU,平均(8.47±6.41)HU,时间-密度曲线为平坦型;4例结核瘤增强后最大CT净增值均明显大于15 HU,平均(60.16±17.26)HU,时间-密度曲线为上升型。所有结核瘤增强后无强化7例,边缘薄线型强化7例,轻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4例。结论:(1)不活跃型结核瘤增强后最大净增CT值<15 HU,主要表现为无、轻度或边缘薄线型强化;(2)活跃型结核瘤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需注意与恶性结节区分。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骨性关节炎(OA)与骨质疏松症(OP)患者最多的国家。病变使老人生活和劳动能力下降,经济负担加重,心理健康受累,骨质疏松性骨折则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因此,骨关节病的早期预警、诊断与有效干预将十分必要与紧迫。  相似文献   
5.
【摘要】 介入放射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继内外科治疗后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本课题基于2019年、2017年、2007年三次江苏省介入放射学发展现状调查结果,简要报道了近十年江苏省介入放射学学科人员配置、科室规模及介入手术量的发展变化趋势,客观分析目前我国介入放射学发展现状,并从学科平台建设、介入手术的标准化及规范化、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探讨目前介入放射学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青年及中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的认识.方法 对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下肢静脉造影诊断明确的47例45岁以下(青年组)和143例45岁以上(中老年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其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青年组及中老年组LEDVT患者在是否为住院过程中发生及发生LEDVT的肢体位置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及LEDVT的肢体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青年组患者,妊娠/产后、口服避孕药/雌激素治疗及吸毒史是发生LEDVT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而对于中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恶性肿瘤、手术及制动(外伤/骨折)是发生LEDVT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青年和中老年LEDVT患者在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浅论介入放射学进修医师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Radiology)在我国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 2 0多年来 ,在一大批有识之士的努力下 ,使我国有了专业的介入放射学医师 ,其中一批中青年的介入放射学专家在国内外已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在他们的带领下 ,越来越多的年轻医师加入了这一行列。近年来 ,国内开展的介入治疗的疾病涉及全身各系统 ,而且一些领域或技术项目已接近或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由于发展迅猛 ,介入放射学已成为现代临床诊疗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并有可能成为未来医学中的“三大支柱医疗体系”之一。介入放射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内重组入血管内皮抑制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ndostatin)及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40例临床诊断为HCC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20例,分别用rh-endostatin加TACE术或单纯TACE术治疗,所有病例均于TACE术前、术后3、7d及1个月时抽血,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浆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rh-endostatin加TACE术组HCC患者血浆中VEGF表达水平术后3d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术后7d、1个月血浆中VEGF表达水平下降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7及P=0.740);单纯TACE术组HCC患者血浆VEGF表达水平在术后3d、术后7d逐渐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及P=0.002),术后1个月血浆VEGF表达水平逐渐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结论:通过动态检测2组HCC患者血浆VEGF的表达水平,反映了rh-endostatin对血浆VEGF表达的影响,间接说明rh-endostatin对肿瘤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听觉皮层优势半球及频率分布的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正常人调幅音刺激任务时听觉皮层的优势半球及不同频率任务刺激时初级及次级听觉皮层的激活情况.方法 对25名健康受试者采用事件相关Sparse设计、正弦调幅音任务下的EPI序列fMRI数据采集,实验刺激声音分别为0.5、2、4 kHz纯音经8 Hz正弦调幅,双耳同时呈现,利用SPM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观察听觉皮层激活的优势半球及不同载波频率调幅音的激活部位、体积和强度.结果 25名受试者中9名由于EPI采集时头动超过最大限度而失败.余16名受试者主要表现为初级听觉皮层激活,且左侧激活的强度和体积均高于右侧.双侧初级听觉皮层的激活体积和强度均随刺激频率的增高而减小;其中6名左侧、7名右侧初级听觉皮层激活的部位表现出清晰的高频偏内,低频偏外的频率响应分布特点.在其他个体,这种分布不明显.次级听觉皮层的激活无明显规律.结论 正常人对调幅音的响应以左侧大脑半球为优势半球;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初级听觉皮层激活的强度和体积下降,fMRI激活部位的频率分布特点表现为高频偏内,低频偏外.  相似文献   
10.
现代超低温冷冻技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温冷冻治疗肿瘤应用已久,我国古代就有用冰快或冰盐水治疗乳房及颈部包快之记载。1961年Cooper液氮冷冻机的应用标志着现代冷冻史的开始。近年来,现代冷冻治疗技术因其治疗范围广、安全有效及微创等特点,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显示了令人鼓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