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室铸型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分析脑室外引流、尿激酶脑室内注入、气管切开、控制血压以及脑积水的处理等多种治疗手段在治疗脑室铸型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效果。结果 经过综合治疗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者10例(28.6%),部分恢复日常工作或独立进行家庭生活者13例(37.1%),生活需要照顾或护理者7例(20%),死亡5例(14.2%)。结论 对于出血性脑室铸型这类重症病人早期及时的脑室外引流是快速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尿激酶脑室内注入对溶解血凝块,疏通脑室系统行之有效。气管切开对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脑积水的处理是康复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脑室外引流在脑室铸型治疗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室铸型病情重,进展快,治疗的时间和手段都非常有限,传统治疗的死亡率高达75%~100%[1]。2001年1月至2002年10月我科收治的27例脑室铸型病例,经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取得较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7例均经头颅CT证实,男15例,女12例。年龄12~80岁,平均58.6岁。其中24例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GCS评分,3~5分21例,6~8分6例,一侧瞳孔散大16例,偏瘫19例,均有颈项强直。1.2影像学检查CT示原发出血位于基底节、内囊12例,丘脑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其中治疗后期经脑血管造影或MRA示动脉瘤3例,未证实出血部位3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2例。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最大径>3cm)的效果及其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的43例大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1周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改善36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11例,脑脊液鼻漏2例,迟发性鼻腔出血1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42例随访3月~2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头部MRI示肿瘤无残留29例,部分残留13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可有效切除大型垂体腺瘤,但需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减少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一种简单实施、有效的、标准的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标准化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按统一标准实施的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4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术中未使用神经导航及3D-slicer等软件辅助定位。结果 术后24 h内复查头CT显示残余血肿量中位数为2.4(1.1~3.9)ml;血肿清除率中位数为94.0%(90.0%~98.0%)。无术后再出血。出院时GCS评分中位数为13(11~14)分。术后随访6~30个月(中位数15个月),mRS评分0~2分35例,3~4分10例,5~6分3例。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术方式,无需神经导航及3D-slicer等软件辅助定位,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7年3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18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肿瘤位于髓外硬脊膜下13例(其中哑铃形肿瘤2例),髓内3例,硬脊膜外2例。病理类型为神经鞘瘤10例,脊膜瘤4例,胶质瘤2例,脂肪瘤1例,节细胞神经瘤1例。18例均采用经枕下颈后正中入路,哑铃形肿瘤中有1例行二期手术,采用经颈外侧入路。肿瘤全切除14例(77.8%),部分切除4例(22.2%)。术后随访1~2个月,症状消失10例(55.6%),明显改善6例(33.3%),无变化2例(11、1%)。结论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要依靠MRI检查,手术应持积极的态度,根据肿瘤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术后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垂体瘤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17例急性垂体瘤卒中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26~72岁,平均48.5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内分泌激素及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 头痛是急性垂体瘤卒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次是视觉障碍,再次为眼肌麻痹.经蝶手术7例,开颅手术10例,无手术死亡.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最多见,占53%.在急性垂体瘤卒中后7 d内手术,术后视力、视野明显改善.术后3例放疗.结论 突发头痛是急性垂体瘤卒中最常见的症状.无功能腺瘤在急性垂体瘤卒中最多见.MRI是急性垂体瘤卒中首选的检查方法.经蝶入路手术或开颅手术是治疗垂体瘤卒中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垂体瘤卒中后7 d内手术视力、视野改善明显.术后放疗仅适用于肿瘤残留者. 相似文献
7.
8.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其操作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50例经PDT的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顺利进行PDT47例,1例行改良PDT,2例中转传统气管切开术。PDT操作时间(10.0±3.5)min。结论PDT的操作安全、简单、快速,对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保证通气、赢得进一步救治时间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观察137例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超声图像与石蜡切片,分析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的关系。结果肿块纵横比>1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χ2=11.551,P<0.05;χ2=5.973,P<0.05);边缘毛刺征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χ2=7.883,P<0.05;χ2=5.600,P<0.05);高回声晕征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χ2=8.108,P<0.05;χ2=4.957,P<0.05);肿块内部坏死与PR阴性表达相关(χ2=4.819,P<0.05);微钙化与CerbB-2阳性表达相关(χ2=4.661,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根据乳腺癌超声表现预测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HIF-1α、IGF-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IF-lα蛋白与IGF-1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HIF—lα、IGF-1表达蛋白在45例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IF-lα蛋白在10例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在45例胶质瘤中28例表达阳性,占62.2%,Ⅰ~Ⅱ级和Ⅲ~Ⅳ级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IGF-1蛋白在10例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在45例胶质瘤中28例表达阳性,占62.2%,Ⅰ—Ⅱ级和Ⅲ—Ⅳ级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胶质瘤组织HIF-lα蛋白表达与IGF-1蛋白表达密切相关(γs=0.768,P<0.01)。结论HIF-lα蛋白异常表达与胶质瘤的发生有关,而IGF-1可能作为HIF-lα除缺氧以外的另一外诱导因素在HIF-lα促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