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与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CN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 结果 4.44%(2例)有明确鸽子接触史,22.22%(10例)合并有艾滋病,28.89%(13例)合并有肺结核、肝病等其他基础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36/45,80%),发热(31/45,68.89%),恶心、呕吐(15/45,33.33%),复视、视力下降(3/45,6.67%),意识障碍(4/45,8.89%),抽搐(2/45,4.44%),听力下降(1/45,2.22%),脑膜刺激征阳性(11/45,24.44%)。80%(36例)出现高颅压,20例脑脊液压力大于300 mmH2O。脑脊液检查显示颅内压升高,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呈现一高二低现象;20例患者脑脊液培养阳性,分离菌株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较高;45例患者中,18例给予AmB联合5-FC治疗,12例接受AmB联合氟康唑治疗,4例接受氟康唑+5-FC治疗,8例单用AmB,3例单用氟康唑治疗,治愈24例,好转2例,有效率57.78%。 结论 CNM患者主要以颅内高压为特点,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应及时行腰穿,反复行脑脊液涂片及培养明确诊断,隐球菌对多种抗真菌药敏感,临床可个体化采用AmB、氟康唑(或)5-FC的联合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评价幽门螺杆菌(Hp)重组粘附素rHpaA的生物学活性及免疫原性,探讨其在Hp疫苗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流式细胞术和光镜定量计数法检测rHpaA及其抗体对Hp与胃上皮细胞粘附的影响;ELISA法测定Hp感染者血清中抗HpaA抗体,^3H-TDR掺入法测定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对rHpaA的增殖反应,评价rHpaA对体液和细胞免疫的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rHpaA对T辅助细胞(Th)表型的选择作用,探讨rHpaA可能的免疫机制。结果rHpaA和抗rHpaA抗血清均能部分阻断Hp与胃上皮细胞系的粘附;ELISA法能检测出Hp阳性患者血清中存在抗HpaA抗体,检测出率与Hp超声破碎抗原(HpSON)包被下的检出率相近(50%vs54%,P>0.05);不论培养基中是否加入IL-2,rHpaA均可刺激Hp PBL的增殖(P<0.05);Hp阳性或阴性PBL细胞与rHpaA孵育后均能显著提高IL-4阳性T细胞比例(P<0.05)。结论HpaA是具有免疫原性的Hp菌体成分,且能选择性增加Th2细胞比例,有望成为Hp疫苗研制中一种有效的新抗原。  相似文献   
4.
绿脓杆菌菌毛制剂(佰安)免疫效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绿脓杆菌菌毛制剂(佰安)对机体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佰安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的影响以及佰安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结果 佰安在体外对CD11c^ 型DC的细胞数有促进作用,而与HBsAg联用后,其表达CD11c^ 、CD80^ 、CD86^ 型DC的细胞数增加更加显著。结论 佰安与HBsAg联用可增强DC的抗原提呈能力,活化T细胞,诱导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HBsAg对机体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BsAg对HBV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DC)免疫表型和ALT的影响,用^3H-TdR掺入法观察HBsAg对正常BALB/c小鼠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BsAg可增强HBV转基因小鼠DC免疫表型的表达并伴有清除病毒所引起的肝损伤(P<0.05),诱发正常BALB/c小鼠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P<0.05)。结论:HBsAg可增强DC的抗原提呈能力,诱导细胞免疫反应,可望作为治疗慢性持续性HBV感染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早期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2月10日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比较3种分型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62例均给予对症支持、抗病毒、激素及中药治疗等。结果 79.03%(49/62)的患者有武汉旅居史,潜伏期为(6.85±4.45) d。临床症状为发热(50/62,80.65%)、干咳(39/62,62.90%)、乏力(16/62,25.81%)、气促(12/62,19.35%)、呼吸困难(9/62,14.52%)、咽痛(6/62,9.68%)、鼻塞及流涕(6/62,9.68%)、全身肌肉酸痛(5/62,8.06%)、腹泻(2/62,3.23%)、呕吐(2/62,3.23%)、恶心(3/62,4.84%)。95.16%(59/62)的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7.78%(7/9)的危重症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低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细胞毒实验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致病机制作进一步研究。方法62株临床分离的幽门螺杆菌,43株的肉汤培养滤液(0.22um微孔滤膜)作用于体外培养的Vero细胞,能使其产生胞浆空泡样变。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空泡数目逐渐增多,体积逐渐增大,4天后细胞逐渐死亡。据此将HP分为有空泡毒作用的HP(Toxin+)及没有空泡毒作用的HP(Toxin-)。二类HP肉汤培养滤液的尿素酶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HP的这种空泡毒作用不同于已知的HP的致病因素,而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致病因素。HP相关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炎患者,HP(Toxin+)分别占其HP感染总数78.26%、84.38%、42.86%。结论HP相关消化性溃疡与HP(Toxin+)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查了114例胃镜受检者的HP感染率,应用血清ELISA技术检测了HP菌株中CagA阳性数,并对该蛋白与慢性胃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54例HP阳性者中,CagA阳性25例,阳性率46.3%;胃炎、十二脂肠溃疡和胃癌组织CagA阳性率分别为27.3%,71.4%和85.7%(P<0.01),CagA阳性菌株感染者胃粘膜的炎症程度、活动度及萎缩、肠化与淋巴滤泡形成数均高于阴性者。证实了CagA在HP致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免疫应答不同期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HBcAg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分泌细胞数,探讨其在评价患者体内非溶细胞机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能力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83例免疫耐受期、49例免疫清除期患者和18名健康人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结果健康人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为11~19个/4×105个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62.2%的免疫耐受期CHB患者低于正常值,44.9%的免疫清除期CHB患者高于正常值。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与HBV DNA水平未发现有相关性,而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与HBeAg S/N值在一定范围内有正相关趋势。13例免疫耐受期患者经乙型肝炎疫苗及草分枝杆菌制剂治疗3~6个月后,12例患者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采用ELISPOT测定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大多数CHB患者免疫应答能力,并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vdc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胃病的关系.方法经胃镜检查活检胃粘膜标本,分离鉴定Hp,酚氯仿方法抽提DNA,聚合酶链反应检测vdcA基因的信号区(s)和中间区(m).结果92例Hp临床分离株中,sla/ml型14株(15.2)、sla/mla型6株(6.5%)、s2/m2型8株(8.7%)、slb/ml型2株(2.2%)、slb/m2型5株(5.4%)、s2/m2型8株(8.7%),另在2株slaHP不能按ml、mla或m2进一步分型,未发现s2/ml、slb/mla及s2/mla型.除4例胃癌外,其余88例按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分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感染Hp中sla型37例,占92.5%,slb型2株(5%),s2型1株(2.5%);ml型4株(10%),mla型2株(5%),m2型32株(80%),另有2株sla型Hp未能按ml、mla或m2进一步分型.48例慢性胃炎患者感染Hp中sla型36株,占75%,slb型5株(10.4%),s2型7株(14.6%);ml型11株(22.9%),mla型4株(8.3%)m2型33株(68.8%).消化性溃疡组和慢性胃炎组均以sla型、m2型为主,分别比较两组间sla型及m2型的分布,两组间sla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2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胃病患者感染Hp主要为sla/m2型,其次为sla/ml型.Sla型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