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浓度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作用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的表观遗传修饰及对其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①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于ɑ-MEM完全培养基中,体外扩增,传至第4代,拍摄显微电镜图片评估细胞生长状态;②通过Real-time PCR检测经不同地塞米松浓度(1、10μmol/L)作用细胞3 d后Runx2、ALP、OPG、RANKL、Dnmt1(DNA methyltransferase 1)的mRNA表达;③Western-blot检测经1μmol/L浓度地塞米松作用的细胞7 d后Dnmt1、H3K4me3 (trimethylation of lysine 4 on histone H3)、H3K27me3(trimethylation of lysine27 on histone H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核内H3K4me3、H3K27me3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表达;加予DNA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 5-aza-dC)干预,观察Runx2、OPG、RANKL、Col1a1、Dnmt1的mRNA表达,分析表观遗传相关基因在其中的作用。结果①Real-time PCR示高浓度(1、10μmol/L)地塞米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早期有促进其成骨分化的作用,Runx2、ALP、OPG、DNMT1基因表达增加;②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示中晚期1μmol/L地塞米松抑制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同时Dnmt1、H3K27me3蛋白表达增加,H3K4me3表达下降;免疫荧光检测示细胞核内H3K4me3、H3K27me3抗原-抗体复合物表达情况与Western-blot结果类似;③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dC可影响地塞米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效应。结论地塞米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效应具有双向性,与干预时间有关,表观遗传相关因子修饰也参与其作用的发生发展,这有助于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寻找治疗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牛膝杯苋甾酮激发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迁移及CXCR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牛膝杯苋甾酮5、10、20μg/mL浓度干预BMSCs,进行MTT法、Transwell迁移小室及PCR测试,确定杯苋甾酮激发BMSCs迁移的最佳浓度;通过siRNA沉默CXCR4,进一步验证SDF-1/CXCR4信号轴在杯苋甾酮干预BMSCs迁移中的作用。结果 MTT法、Transwell及PCR结果显示,以10μg/mL浓度杯苋甾酮干预BMSCs迁移效果最好,且CXCR4表达量最高(P0.05)。用siRNA沉默CXCR4后,4组细胞的迁移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均为CXCR4沉默组、空白对照组、杯苋甾酮+CXCR4沉默组、杯苋甾酮组(P0.05),与CXCR4蛋白表达一致。结论活血药牛膝提取物杯苋甾酮能激发大鼠BMSCs体外迁移,其相关机制可能与上调CXCR4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行胸腔镜微创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治疗,并比较分析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0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各53例;其中,微创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传统组行开胸肺叶切除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止痛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年后肿瘤的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切口长度、留置胸管时间、术后止痛时间、住院时间也都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肿瘤复发率及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胸手术,且其具有手术创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摘要 目的:探讨跑步、游泳运动是否对青春期女孩的局部和全身骨密度(BMD)产生影响。 方法:58例骨龄10—12岁女孩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业余少体校跑步运动员(RG)14例、游泳运动员(SG) 25例作为实验组,普通学生(CG)1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unar Prodigy DXA测量受试者的全身等7个部位的骨密度,采用CHN-05标准评定受试者的骨龄和问卷调查其日常体育锻炼和训练时间等信息。 结果:①调整体表面积后,SG的上肢骨密度(0.552 g/cm2)分别比CG(0.517 g/cm2)和RG(0.511 g/cm2)高出6.8%和8.0%(P<0.05),RG的下肢骨密度(0.798 g/cm2)分别比SG(0.746 g/cm2)和CG(0.754 g/cm2)高出7.0%和5.8%(P<0.05),全身骨密度和去颅骨全身骨密度不存在组间差异;②SG的上肢瘦软组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RG的下肢瘦软组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CG的全身瘦软组织低于其他两组;③对照组的课余体育锻炼时间每周仅为111.1min,明显低于跑步组(661.4min)和游泳组(705.6min),P<0.01。 结论:经常进行游泳、跑步运动对女孩骨骼的影响产生了局部效应,该效应又体现了项目特异性,同时说明不同运动对骨密度产生的正效应在青春期阶段就已出现;建议女孩应在此阶段进行有规律的游泳、跑步运动,提高上、下肢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胆囊炎手术难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超声检查,确定手术的难易程度的标准,按照标准分为容易组16例,困难组40例,并与实际术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中确定困难组40例,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困难的主要原因为胆囊壁增厚、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充满型结石.结论:超声检查对急性胆囊炎术前手术难易程度的判定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治疗单侧结核性毁损肺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行全肺切除治疗单侧结核性毁损肺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岁至70岁,平均(34.46±12.65)岁,病程4个月至120个月,探讨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病灶培养阳性23例,耐药4例,耐多药7例.无术中死亡.出现较严重并发症7例,占11.47%,其中死亡3例,占5%,2例由于术中出血过多,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其中1例围手术期出现支气管胸膜瘘,这2例均在术后一周内死亡.另1例术后4月出现支气管胸膜瘘,未按要求进行规范有效治疗,术后4年死亡.出现支气管胸膜瘘5例,占8.33%,最早术后12小时,最晚术后4个月,右全肺术后4例,左全肺术后1例,2例死亡,3例好转治愈.远期出现胸腔感染1例,是由于术后6个月因紫癜性肾炎服用激素所致.结论 尽管肺结核毁损肺手术并发症高,死亡率高,但毕竟为绝大部分此类患者提供了治愈的机会,只要正确严格的把握好手术适应症,认真细致的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并发症是可以减少的.因此,全肺切除治疗单侧结核性毁损肺仍然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产科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的中间环节,其结果导致广泛出血、溶血、组织细胞缺血、坏死、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特点是急、重、危,如能及早发现,及时有效治疗,尚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产后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一种重要的方法[2],但对挽救产妇生命是非常必要的。2011年3月我科成功抢救1例产后失血性休克合并DIC 行子宫次全切术的病人,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和精心的护理,18 d 后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04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在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肺功能相关指标、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心率、呼吸频率以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 研究组出院时的肺功能相关指标、生存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稳定其生命体征,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胸部肿瘤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运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8例胸部肿瘤术后出现ARF的患者,所选的患者根据呼吸肌力、手术并发症、手术后的肺疾病以及原发病等原因实施了不同方式的机械通气治疗,其中122例实施了有创通气治疗,6例实施了无创性正压通气。结果128例胸部肿瘤术后出现ARF患者进行分析,108例治愈,20例死亡;24例存在严重肺部感染或者肺不张的患者运用纤维支气管镜实施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108例患者得到了2个月的随访观察,未见有ARF复发情况。结论胸部肿瘤术后出现ARF的患者应选择正确的通气模式,实施有针对性的机械通气治疗,正确的机械通气有助于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