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胸腺切除术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gravis ,MG)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小儿重症肌无力是否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还有较大争议。我科 1994年~ 1999年 7月间 ,对 34例重症肌无力患儿施行胸腺切除术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2例 ,女 12例 ;年龄 3 5~ 14岁 ,平均 9 4岁 ;病程 3个月~ 6年 ,平均 2 7个月。全部患者均经腾喜龙试验明确诊断 ,按改良Osserman标准分型 ,Ⅰ型 (单纯眼肌型 ) 2 4例 ,ⅡA型 (轻度累… 相似文献
2.
3.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大小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大小与转移的相关性.方法:从形态测量学角度,分析2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和肺门的淋巴结.记录每例淋巴结数目、最大径及病理结果.计算转移频数与淋巴结大小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其中80例患者术前CT扫描的淋巴结所见,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相对照.结果:检查258例标本的2 892枚淋巴结.140例患者为pN0期,118例为淋巴结阳性.2 487枚淋巴结(86.0%)无转移,405枚淋巴结(14.0%)有转移.无转移淋巴结平均直径是(7.05±3.7)mm,转移淋巴结是(10.7±4.7)mm,(P<0.005).1 954枚无转移淋巴结(78.5%)和180枚转移淋巴结(44.3%)直径<10mm.140例无转移淋巴结的患者中,102例(72.9%)至少有一枚淋巴结>10mm118例转移患者中,13.0%淋巴结<10mm.80例CT扫描评估的敏感性是57.0%,特异性80.2%结论:淋巴结大小不能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浸润的可靠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用生物材料进行心包修复重建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6只中国杂种犬进行右侧开胸,切除直径为8 cm类圆形心包,用生物材料人工心包进行修复重建.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分别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有无粘连、积液、破损及增厚钙化.术后1年及2年各解剖2只动物,分别进行大体检查,观察人工心包的内外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体检发现的微小结节型肺癌的外科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4例经X线和CT体检发现肺部存在15mm以下结节的患者,进行了外科诊断和治疗,用电视胸腔镜技术对肺部微小结节进行楔形切除,待冰冻病理回报的恶性后,采用小切口或常规切口进行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共有17例被确诊为肺癌,对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发现有胸内转移的2例腺癌患者进行了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术后TNM分期为T1N0M4 14例,T1N1M0 1例,T1N1M1 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得以随访,随访率100%,1例小细胞肺癌术后2个月化疗所致心肺功能不全死亡,2例Ⅳ期患者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34个月因远处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全部存活。结论:利用外科方法可准确判断肺部微小结节的病理性质,并能对无转移的微小结节型肺癌患者进行有效的根治治疗。 相似文献
6.
错配切割修复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错配切割修复蛋白(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1,ERCC1)的表达及其与含铂方案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12月到2006年10月在我院胸外科手术治疗并以含铂方案辅助化疗、符合一定纳入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在标本中的表达,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分析ERCC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综合治疗后总生存的关系。结果:ERCC1阳性表达率为54%,阴性组与阳性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5.6个月和33.6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9.0个月和24.0个月(X2=4.064,P=0.044)。ERCC1在腺癌中出现高表达的频率明显高于鳞癌(P=0.035)。结论:ERCC1的表达情况可能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方案辅助化疗效果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对伴有肺内转移的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行完全性手术切除并存在肺内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比较含BAC成分的患者(研究组)与其他病理类型患者(对照组)的手术效果和预后差异.结果 研究组28例,对照组39例.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58.0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7.0个月,P<0.01).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9.0个月,明显高于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4.0个月,P<0.01).同一肺叶内转移和不同肺叶内转移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36.0个月和24.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伴有肺内转移的BAC,尤其是对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手术可取得与早期NSCLC患者类似的效果.目前的TNM分期对伴有肺内转移的NSCLC患者的预后判断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胸骨劈开扩大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扩大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70例,其中VATS组43例,其中全麻双腔气管插管30例,单腔气管插管支气管封堵13例,左侧卧30。,右侧3个5—10mm操作孔,切除双侧膈神经中间的胸腺及脂肪组织;胸骨劈开组胸骨劈开27例,全麻单腔气管插管,仰卧位,正中胸骨劈开,切除胸腺及纵隔脂肪组织。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及疗效。结果VATS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0ml(20—600m1),明显少于胸骨劈开组中位数200ml(50~2000m1)(Z=-3.978,P=0.000);VATS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数2d(0.5—5d),明显短于胸骨劈开组中位数3d(1~20d)(Z=-4.462,P=0.000);VATS组ICU时间中位数1d(1~15d),明显短于胸骨劈开组中位数3d(1~75d)(Z=-3.358,P=0.001);VATS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12d(5—100d)明显短于胸骨劈开组中位数23d(11—95d)(Z=-4.715,P=0.000);VATS组住院费用(25897.8±12743.2)元,明显低于胸骨劈开组(45568.8±29413.5)元(t=-3.858,P=0.000)。2组术后随访16—66个月,中位数28个月,术后12个月2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Z=-0.593,P=0.553)。结论VATS扩大胸腺切除术可行,较胸骨劈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