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8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8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34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构建基于白蛋白胆红素指数(ALBI)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根治性手术患者中期死亡风险的临床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能力。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于浙江大学金华医院、金华市人民医院、金华市中医医院、金华市广福医院接受HCC根治性手术的533例患者,提取术后生存情况等资料。训练组纳入407例患者,验证组纳入126例患者,两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组样本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HCC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临床危险因素,建立基于ALBI分级的预测模型后在验证组进行验证;使用ROC曲线和预测模型校准图评估预测模型的价值;使用列线图展示模型,方便临床使用。结果: 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丙氨酸转氨酶80 U/L及以上、肿瘤最大径5 cm及以上、门静脉癌栓形成、ALBI分级2级为HCC根治性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据此建立预测模型,预后指数(PI)=0.550×ALT+0.512×ALBI分级+0.872×肿瘤最大径+1.377×门静脉癌栓。利用验证组样本评价模型预测能力,该模型预测患者术后12、36、60个月死亡风险的AUC分别为0.872、0.814、0.810(均P < 0.01),预测结果的拟合优度(r2)分别为0.953、0.976、0.994。以36个月死亡风险区分能力与经典HCC分期模型比较,基于ALBI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814,优于ALBI(AUC=0.683)、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AUC=0.713)、意大利肝癌计划评分(AUC=0.689)、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UC=0.645)、肿瘤TNM分期(AUC=0.612)(P < 0.05或P < 0.01)。结论: 丙氨酸转氨酶80 U/L及以上、肿瘤最大径5 cm及以上、门静脉癌栓形成、ALBI分级2级为HCC根治性手术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子,基于ALBI分级构建的预测模型对HCC根治性手术患者中期死亡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实质出血在CT及磁共振梯度回波(GRE)T2*WI上的表现及GRE-T2*WI在辅助诊断脑淀粉样血管病的作用。方法:CT证实为急性脑实质出血的20例患者,分为基底节区出血组和皮质-皮质下出血组,发病48h内行磁共振GRE-T2*W I检查,并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对CT及T2*WI征象、MMSE评分结果以及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总结并分析。结果:皮质-皮质下组高血压病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基底节区组,且其MMSE评分明显高于基底节区组。两组病灶在GRE-T2*W I上均表现为沿病灶边界清楚的极低信号,或边界清楚的低信号环,内部为略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内混杂小点、斑片状高信号。两组在各自病灶周边或对侧都可见到多发的点状低信号,但皮质-皮质下组数目明显多于基底节区组。在皮质-皮质下组,有更多的病例出现有多灶出血及复发出血。结论:GRE序列对脑出血的敏感性高,成像快速,对微小动脉的点状出血诊断率明显高于CT。临床及CT检查怀疑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出血的患者,可加做磁共振GRE-T2*W I检查,以进一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正觉醒型脑卒中是指患者睡觉前是无症状的,醒来后出现神经系统缺失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确切发病时间不知道,常常被排除在溶栓治疗之外。这使得本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得不到溶栓治疗而预后较差,而且这类人群数量庞大。但觉醒型脑卒中的确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时间窗、治疗等都存在分歧。近些年对于觉醒型脑卒中研究较多,本研究综合归纳了觉醒型脑卒中可能的危险因素、时间窗的判定、治疗及预后,希望对指导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酸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水孔蛋白-4(aqaporin-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立体定向仪下向大鼠右侧尾壳核注射50uL溶血磷脂酸,在不同时间点对注射部位邻近脑组织AQP4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用伊文斯蓝(Evans blue, EB)作为示踪剂定量测定不同时间点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结果 注射溶血磷脂酸后6 h尾壳核AQP4蛋白表达开始增高,在第2 d达到高峰,并维持到第3 d,以后逐渐下降. 表达增高的部位主要为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周围的胶质细胞.与对照组各时间点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LPA注射后6 h同侧尾壳核区BBB对EB通透性开始增加,24 h达最大,到48 h逐渐减低,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溶血磷脂酸可以促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周围胶质细胞AQP4蛋白表达的增加,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参与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2011)、CNKI (1995~2011)、维普数据库(1995~2011)和万方数据库(1995~2011),查找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方法 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79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33例,对照组360例.各纳入研究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报道采用随机方法 但未提及具体随机方法,也未提及盲法和分配隐藏情况.Meta分析结果 显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方面与单独应用银杏达莫治疗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0R (95%CI)为2.67(1.33,5.39)];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与单独应用银杏达莫治疗比较,其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其SMD(95%CI)为-5.70 (-7.31,-4.09)].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对神经功能障碍有良好改善作用.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人研究的质量较低,存在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影响了结果 的论证强度,因此上述结论 应谨慎对待,并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溶血磷脂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实验1:不同浓度LPA(0 μM 、10 μM、20 μM、40 μM)处理PC12细胞24 h; 实验2:LPA(40 μM)分别处理PC12细胞不同时间(0 h、6 h、12 h、24 h); 实验3:正常组(0 μM LPA)、LPA组(40 μM LPA)和干预组(5 μM SP600125预处理2 h+40 μM LPA)培养24 h; CCK-8检测细胞活力; 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比例; WesternBlot检测Bcl2、caspase 3、磷酸化JNK水平。结果 LPA以时间依赖和浓度依赖的方式使PC12细胞的细胞活力和Bcl2水平降低,而使PC12细胞的凋亡指数和caspase 3水平增高; SP600125(5 μM)预处理不仅明显阻断LPA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并且极大地抑制了LPA诱导的JNK通路的激活、Bcl2水平的下调和caspase 3水平的上调。结论 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能够明显阻断LP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多巴胺能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神经毒素鱼藤酮(1μmol/L)处理经神经生长因子(NGF)(50 ng/ml×7)诱导分化过的PC12细胞,并在处理前6 h加入1μmol/L的姜黄素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比色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 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经1μmol/L鱼藤酮处理24 h后,细胞活力下降至对照组的57.1%,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为对照组的189%,而GSH水平显著下降(P<0.05);姜黄素干预后,与鱼藤酮组相比,细胞活力和GSH含量显著提高,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对多巴胺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糖氧剥夺(OGD)诱导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细胞内磷酸化Rb蛋白(p-Rb)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OGD1 h后恢复糖氧供给(OGD/R)6 h、12 h和24 h组。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元p-Rb表达特点及其与TUNEL染色的关系。结果 p-Rb在OGD/R各组神经元的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主要在神经元细胞浆内强表达,OGD/R6h组p-Rb与TUNEL染色共定位细胞比例开始增高,12 h达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OGD/R24 h组很少观察到两者共定位染色。结论 Rb磷酸化介导的神经元细胞周期紊乱可能是缺血缺氧诱导的神经元早期凋亡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借助循证医学方法 为1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确定治疗方案.方法 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ICO原则提出临床问题,在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4期)、medline(1990年1月~2009年12月)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1月~2009年12月)中进行检索,查找并评价当前与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相关的最佳临床证据.结果 共检索出与不同问题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34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4篇,通过对检索结果 进行分析,使用rFVⅡa可明显的减少血肿扩大;使用卡托普利控制血压,并把血压控制在160~140/110~130 mm Hg水平,可防止血肿扩大,根据患者情况及家属的意愿,我们用rFVⅡa控制继续出血,用卡托普利把血压控制在160~140/110~130mmHg水平,患者一般情况好,30 d后出院.经过90 d随访证实,患者病情稳定.结论 利用循证治疗的方法 为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老年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