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肺癌患者血清CPR的检测,进一步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在肺癌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通过对9例小细胞肺癌、27例鳞癌、24例腺癌化疗前后血清CPR检测进行统计分析,并于化疗疗效,肿瘤分期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RP值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疗效PR者CRP值变化较著,化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SD及PD者CRP值化疗前后CRP值变化不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51例非小细胞肺癌不同TNM分期患者血清CRP值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血清CPR常有升高,CRP增高的肿瘤患者比CRP正常者存活率低,且易复发和转移,而且CPR检测值的高低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的预后和复发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对照组25例采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0%和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因不良反应延缓化疗的患者,且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较好,是治疗晚期胃癌的一种较好的联合化疗方案,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直径支架对食管恶性狭窄的安全性与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疗后食管狭窄及食管癌合并食管气道瘘者应如何选用不同直径食管支架。方法2001年6月—2004年10月共诊治60例食管癌性狭窄患者,其中26例食管癌性狭窄合并食管气道瘘(18例有放疗史,8例无治疗史),34例放疗后再狭窄(放疗6个月以内者4例,6个月-1年者7例,1年-2年者16例,3年者5例,4年者2例),根据食管病变长度及有无治疗史选择支架直径,无治疗史者2例选用20 mm支架,6例选用18mm支架,放疗后狭窄合并食管气道瘘者18例均用16 mm支架,单纯狭窄8例选用18 mm支架,26例用16 mm支架。结果60例患者共放置61枚食管内支架,技术操作全部成功,1例单纯狭窄放置18 mm支架者术后3天仍疼痛难忍,将支架取出,2例放置18 mm支架患者(放疗后食管狭窄合并食管气道瘘)分别于术后24天、28天大出血死亡,1例单纯狭窄放置18 mm支架者术后3天大出血死亡,2例放置20 mm支架者,1例术后疼痛持续存在,并于1个月后大出血死亡,另1例术后4天大出血死亡,放置16 mm支架者及放置18 mm支架无放疗史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放疗后食管狭窄宜选用较细(16 mm)支架,20 mm支架不宜用于食管气管瘘患者。 相似文献
4.
盆腔脏器病变及骨盆病变的介入治疗通常需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 ,在行同侧髂内动脉造影时 ,需用成袢技术 ,即使是做对侧髂内动脉造影 ,对于初学者来说 ,可能也比较困难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 ,用RH导管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均获成功。方法 :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皮股动脉插RH导管至主动脉弓处成形 ,下拉导管至髂总动脉分叉处 ,旋转导管使其头端进入对侧髂总动脉并下拉导管 ,在导丝配合下将导管送至髂内动脉及其分支。造影结束后 ,退出导管进入髂总动脉 ,旋转并上推导管使其在主动脉内成形 ,如果成形失败 ,则将导管送至主动脉弓处成…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观察国产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31例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具体为:培美曲塞500mg/m2静滴,d1;卡铂AUC=5静滴,d2,21天为1周期。全组接受至少2个周期化疗,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PR 12例,SD 10例,PD 9例;RR为38.7%(12/31),DCR为71.0%(22/31)。KPS评分改善率为67.7%(21/3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6.0个月(3~1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3个月(4~1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疲乏和皮疹,以1~2级为主。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GP方案双途径给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NSCLC患者46例,随机分为GP方案双途径给药治疗组(试验组)和GP方案单纯静脉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3例.试验组:吉西他滨1 000 mg·m-2+顺铂80 mg·m-2,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d1;吉西他滨 1 000 mg·m-2静滴,d8.对照组: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滴,d1,8;顺铂80 mg·m-2 静滴,d1.对2组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57%、疾病控制率91%、1 a生存率56%、无进展生存期7.6个月、总生存期13.2个月,未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 对照组有效率35%、疾病控制率70%、1 a生存率42%、无进展生存期 5.8个月、总生存期10.5个月,未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试验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1 a生存率、毒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方案双途径给药治疗局部晚期 NSCLC临床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