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液高凝状态是一种凝血和抗凝血平衡失调的病理过程,也是促进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作者选用常用的五个凝血功能筛选试验和血液流变学测定作为观察指标,对周围血管疾病中的五个常见疾病作了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结果发现除ASO患者的F(?)g明显增高外,其它凝血功能测定,正常组与各患者组无显著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CRP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大肠癌术前血清CEA、CRP含量同时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297例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CRP含量,分析其与病理分期、浸占肠管周径、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CEA、CRP同时测定的总阳性率为90.57%,明显高于单项测定的阳性率;CEA、CRP阳性率与癌肿的范围、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结论 术前血清CEA、CRP同时检测具有显著的互补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凝血-纤溶动态图(CF)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和纤溶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对24例脓毒症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凝血、纤溶变化,进行常规方法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检测.对比分析常规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的特点.结果 在常规检测方法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纤维蛋白元含量(Fb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D-二聚体(D-D),纤溶酶原含量(Pl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继发纤溶亢进状态.在CF检测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反应时间(CST)、凝固时间(CT)缩短,最大振幅(ME)、聚合速度(AC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虽然脓毒症组溶解时间(FT)延长,但溶解速度(AF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纤溶亢进状态.脓毒症组中平衡时间(BLT)、平衡指数(BLE) 2.55±0.39、2.05±0.21与对照组2.25±0.34、1.70±0.19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脓毒症凝血-纤溶的平衡被打破,凝血为主.结论 凝血-纤溶动态图既有凝血和纤溶的参数,又有平衡参数,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纤溶的不平衡中,比常规方法更敏感、特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雷诺氏病、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和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沉降率五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作了测定,并与正常人作了对照。结果发现各患者组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是不同的。根据本文结果,提示血液流变学测定对于周围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探讨以及对周围血管疾病的合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抗侵  李波  汪毅  刘作金  叶友坤  龚建平 《重庆医学》2006,35(21):1969-1970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肾功能与凝血功能变化关系。方法 72例危重症患者根据血肌酐值分为正常组(Scr〈130μmol/L)和肾衰组(Scr≥130μmol/L),检测两组凝血-纤溶动态图。记录反应时间(CST)、凝固时间(CT)、溶解时间(FT)、平衡时间(BLT)、最大振幅(ME)、平衡指数(BLE)、聚合速度(ACE)和溶解速度(AFE)。结果肾衰组CST、CT和FT延长,BLT缩短,ME增加.ACE、AFE和BLE均降低。结论 危重症患者发生ARF时,血液呈高凝和纤溶活性增加状态。  相似文献   
6.
早期判断腹部手仕前后有无感染对患者术后的治疗及其预后十分重要。近年来发现某些炎症反应物的测定对早期诊断感染很有价值.为此 ,我们自1988年8月~1990年10月对我院普外科41例腹部手术病员于手术前后连续测定血中C一反应蛋白(CRP)、纤维联结蛋白(FN)、a_1 抗胰蛋白酶(AAT)水平,以观察验证其早期诊断术后感染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休克是以末梢循环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发生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休克发生以后,机体产生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凝血和抗凝平衡也受到破坏,最后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并易导致多器官衰竭,治疗十分困难,病死率高,为了早期  相似文献   
8.
9.
创伤性休克早期凝血-纤溶系统状态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存在高凝状态,同时伴有继发性纤溶亢进的趋势,故此阶段使用促凝剂并不适宜。在抗休克治疗中,积极祛除休克的病因,尽早纠正创伤导致的凝血一纤溶病理状态才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胸外科围手术期的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54例食管癌和46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检查不同时间血液凝固启动时间(CST)、最大凝固程度(MCE)、纤维蛋白完全溶解时间(WFT)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CST在术后2小时、24小时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术前及术后48小时以上两组没有显著差别;MCE、WFT在术前30分钟及术后2小时、24小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术后48小时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胸外科围手术期使用抑肽酶能有效的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对防止术中及术后出血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