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3年3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IVF或(和)ICSI治疗的321例患者,将其分为EMS组(143例)和排除EMS的对照组(178例),根据妊娠结局再将两组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对异位症组和对照组的妊娠和未妊娠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EMS患者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相比,基础窦卵泡数增多,Gn用量减少,而h CG日E2水平、获卵数、移植及冷冻胚胎数均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的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MS患者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相比,体重指数(BMI)升高,有统计学差异〔(20.72±2.41)kg/m2vs(19.86±1.96)kg/m2,P<0.05〕。对照组的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的BMI无统计学差异〔(21.33±2.52)kg/m2vs(21.39±2.99)kg/m2,P>0.05〕。2EMS妊娠组与对照组妊娠组的窦卵泡数、Gn用量、h CG日E2水平、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冷冻胚胎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EMS未妊娠组与对照组未妊娠组相比冷冻胚胎数减少,BMI下降,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助孕成功妊娠的EMS患者卵巢反应性较好,BMI较高,EMS患者的卵巢反应性是影响患者助孕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IVF)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morne antagoist Gn—RHa)及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Gn)已成为辅助生育技术控制性超促排卵的首选方案。GnRHa可以抑制内源性黄体生成素(LH)峰的提前出现,减少其对卵母细胞质量的不良影响,外源性Gn促进卵泡发育,以达到增加IVF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小鼠腔前卵泡体外海藻酸盐包埋培养的三维培养 (3-dimensions in vitro growth,3D-IVG)方法以及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受精体系。方法:采用机械法分离12日龄雌性昆明小鼠卵巢,获取结构完整的腔前卵泡,腔前卵泡经过包埋后体外立体化培养,激素超排,收集黏液化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 (cumulus-oocyte-complex,COCs),分别计数发泡期 (germinal vesicle, GV)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期 (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 ,GVBD)卵母细胞和含有第一极体 (first polar body,PB)卵母细胞,制备卵母细胞染色体并进行C带染色分析。同时设小鼠体内超排卵母细胞 (in vivo convention,IVC)作为对照。再将体外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与获能后的小鼠精子受精,观察受精情况。结果:经过3D-IVG,卵泡存活率为82.5%,卵泡发育过程维持完整的三维结构,卵泡直径增长迅速,培养6 d后,有91.7%成腔;在激素超排后,有82.6% COCs黏液化。GV、GVBD和含有PB的成熟卵母细胞分别为6.1%,45.4%和48.5%。3D-IVG获得的成熟卵母细胞百分率 (48.5%)明显低于体内超排成熟卵母细胞百分率 (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3D-IVG所获得的卵母细胞染色体C带分析表明染色体数目为20条,结构未见异常,与体内超排卵母细胞一致。并观察到3D-IVG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可以受精成功。结论:建立并完善了小鼠腔前卵泡的三维体外培养体系,为生殖毒性实验研究和胚胎工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疗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黄体酮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HA)的疗效。方法50例UHA患者采用淋巴细胞行主动免疫治疗,妊娠后分别采用hCG或黄体酮保胎治疗。结果经治疗后50例患者中29例妊娠,其中分娩21例,中晚期妊娠各2例,流产4例,妊娠成功率86%(25/29);主动免疫联合hCG妊娠成功率88%(14/16),联合黄体酮成功率85%(11/13),两者疗效相似;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转为阳性3例,其中2例成功妊娠,封闭抗体仍为阴性26例中,成功妊娠23例,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UHA患者,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hCG/黄体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两种联合主动免疫疗法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转阳与否与妊娠结局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妊娠中期异位蜕膜致腹腔内大出血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31岁,因“G1 P0 ,孕2 7+ 5周,双胎,不规则阴道流血1+ 月,加重2 h”于2 0 0 2年10月6日18时入院。孕5 + 月时诊为胎盘低置状态,行保守治疗。入院2 + h前阴道流血约4 0 0 m l。血压135 /80 mm Hg,贫血貌,腹部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胎心正常。血常规:血红蛋白83g/L ,白细胞14 .0×10 9/L。入院诊断:先兆流产;胎盘低置状态;急性阑尾炎?予以对症处理。入院后7h患者出现胸闷、右下腹痛;血压10 4 /6 0 mm Hg,心率12 8次,血红蛋白6 3g/L,白细胞17.4×10 9/L。B超:双活胎,胎盘下缘不清;肠间积液。疑腹腔内出血或急性阑尾炎穿孔。剖腹探查见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体质量指数与临床结局之
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8月244个IVF或(和)ICSI周期,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轻度子宫内膜
异位症组和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研究各组间一般情况、Gn总用量、Gn天数、HCG日E2水平、获卵数、移植胚胎数、患者体
质量指数及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1)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Gn用量增加,而HCG日E2水平、获卵
数、移植胚胎数均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2)轻度EMS组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患者及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比体质量指数及临床妊娠率均下降,有统
计学差异(P<0.05)。结论EMS不孕患者的BMI随病情程度加重呈下降趋势,且影响IVF/ICSI周期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8月244个IVF或(和)ICSI周期,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轻度子宫内膜
异位症组和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研究各组间一般情况、Gn总用量、Gn天数、HCG日E2水平、获卵数、移植胚胎数、患者体
质量指数及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1)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Gn用量增加,而HCG日E2水平、获卵
数、移植胚胎数均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2)轻度EMS组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患者及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比体质量指数及临床妊娠率均下降,有统
计学差异(P<0.05)。结论EMS不孕患者的BMI随病情程度加重呈下降趋势,且影响IVF/ICSI周期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估阴茎系带延长在早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4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早泄症状2~5年。其中8例曾行包皮环切术,4例包皮过长。所有患者勃起功能正常。查体:均有阴茎系带过短。手术方式:未行包皮环切术者,行阴茎系带延长术;曾行包皮环切术者,行阴茎系带整形及延长手术。结果:34例患者术后1个月性生活满意度为94%。术前患者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为(1.35±0.49)min;术后IELT为(5.71±2.69)min。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t=-9.42,P0.01)。未行包皮环切患者IELT术前[(1.42±0.5)min]与术后[(5.31±2.74)min]具有统计学差异(t=-7.41,P0.01)。包皮环切患者IELT术前[(1.12±0.35)min]与术后[(7.00±2.20)min]具有统计学差异(t=-7.24,P0.01)。包皮过长患者IELT术前[1.50±0.58)min]与术后[(4.75±1.71)min]具有统计学差异(t=-3.81,P=0.03)。结论:阴茎系带在勃起时相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阴茎系带延长或者整形,可以延长患者勃起时间,治疗早泄。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子宫内膜修整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理,试图为子宫内膜修整术合理运用于临床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3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进行自身对照研究:①在自然周期的LH+7日行子宫内膜微活检术;②子宫内膜修整术:A组和B组分别在超促排卵周期的D5天和D10天行子宫内膜修整术,C组做为对照组不行子宫内膜修整术;③各组在超排卵周期的HCG+5天行子宫内膜微活检术;④所获得的全部标本送至专业的基因公司做基因芯片检测,并协助分析实验数据。结果①各组在自然周期着床期基因表达谱无明显差异性表达;②子宫内膜修整术A组和B组的自然周期与超排卵周期着床期基因表达谱无差异性表达,C组自然周期与超排卵周期着床期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差异;③未行子宫内膜修整术C组与D5天和D10天行子宫内膜修整术后超排卵周期HCG+5天的基因表达谱有差异性。结论子宫内膜修整术可能通过改变某些基因的表达如整合素α6(integrin)基因,纠正高剂量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负面影响,使发育较自然周期提前的子宫内膜形态学表达延迟,使胚胎与子宫内膜发育同步。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