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目的 初步探讨牙面托槽周围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乳杆菌菌群数量及其在总菌群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与固定正畸过程中釉质脱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正在进行固定正畸矫治、且出现上前牙(A3-B3)牙面釉质脱矿的患者26例(脱矿组),以及正在进行固定正畸矫治、但没有出现明显上前牙脱矿的患者49例(未脱矿组),刮取每个患者的上颌切牙托槽龈侧面菌斑,分别进行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和乳杆菌的分离培养,计算各患者所取菌斑中这3种细菌的数目及其占检出细菌总量的比例;检测取样牙位的软垢指数.分析比较脱矿组与未脱矿组上述测量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脱矿组与未脱矿组软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矿组变形链球菌数目及所占细菌总量的比例均明显增高(P<0.05),而两组间放线菌、乳杆菌数目及所占细菌总量的比例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牙面托槽周围菌斑中所含变形链球菌数目及所占总菌群的比例增高,可能是固定正畸过程中牙齿表面脱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