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QDs@Gd-RGD纳米探针用于MIAⅡ胰腺癌细胞磁共振(MRI)荧光双模态成像的效果及其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QDs@Gd-RGD纳米探针,将溶于磷酸盐缓冲液(PBS)的QDs@Gd-RGD纳米探针(QDs@GdRGD组)、Gd(Gd组)分别与MIAⅡ胰腺癌细胞共孵育1h,Control组不做处理,然后用荧光相差显微镜及1.5T MRI仪观察3组的成像特点。3组MIAⅡ胰腺癌细胞培养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增殖、克隆、迁移、细胞周期、凋亡的变化。结果:荧光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QDs@Gd-RGD纳米探针分布于MIAⅡ胰腺癌细胞膜,而Gd组及Control组细胞膜及细胞内未观察到荧光分布;1.5T MRI成像显示,QDs@Gd-RGD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Gd组、Control组(P0.05)。QDs@Gd-RGD组MIAⅡ胰腺癌细胞失去典型铺路石样形态、细胞核碎裂、细胞质空泡化,细胞克隆能力明显下降,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迁移能力减弱,细胞周期明显被阻滞,细胞凋亡增加(P0.05)。结论:QDs@Gd-RGD纳米探针用于MIAⅡ胰腺癌细胞MRI荧光双模态成像的效果较好;QDs@Gd-RGD纳米探针体外对MIAⅡ胰腺癌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摘要】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的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52例AIDS合并PSM患者中,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或斑片影19例(占36.5%)、实变影7例(占13.5%)、粟粒结节(≤5mm)25例(占48.1%)、结节(>5mm,≤3cm)16例(占30.8%)、肿块(>3cm)1例(占1.92%)、空洞7例(占13.5%)、支气管扩张7例(占13.5%)、肺间质病变31例(占59.6%)、心包积液5例(占9.6%)、胸腔积液11例(占21.2%)、胸膜增厚23例(占44.2%)、纵隔淋巴结肿大32例(占61.5%)。病变累及双侧肺38例(占73.1%)、累及肺段数≥2者42例(占80.8%)。6例肺部无病变,但临床表现均异常。结论:AIDS合并PSM患者的胸部CT常见征象为磨玻璃密度影或斑片影、粟粒结节或结节、间质病变、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磨玻璃密度影、散在多发随机分布的粟粒结节或结节、肺间质病变、病变多为双肺、多叶段分布较具特点,结合发热、特异性“脐凹”样皮疹、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个/μL等特征,可高度提示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内结节CT血管集束征与强化值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肺部双源CT平扫增强的连续原发孤立性肺内结节病例708例.将所有病例分成有血管集束征组与无血管集束征组,再依据病灶与血管连接数量将有血管集束征组分为4个亚组,分析强化值与血管集束征的关系.结果有血管集束征组强化值明显高于无血管集束征组[(27.6±10.5)比(3.2 ±2.8)HU,P=0.000],随着与病灶相连血管数目的增加,病灶强化值有增加趋势,但各亚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分别以强化值≥15、20、25 HU为标准判别肺内恶性结节的准确度分别为84.9%、70.6%、60.3%;以有血管集束征为标准判别肺内病灶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2%、68.8%、93.7%;以有血管集束征判断病灶强化程度≥15 HU的准确度为88.1%.结论 在缺乏增强图像时,血管集束征的有无可作为判断肺内结节有无强化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5.
肺多发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s)既可发生于炎症早期,也可见于小气道相关性疾病,如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RB)、肺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pulmonary langenhans cell histiocytosis,PLCH)、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HP)等;也可见于同期多原发性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结节病、粟粒性转移瘤及感染性疾病等。本文就非感染性肺多发GGNs的HR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