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C臂CT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对110例OVCF患者实施PVP治疗,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48例在普通DSA引导下完成,B组62例在平板DSA C臂CT引导下完成,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1d和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两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高于B组,而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用C臂CT成像技术可以更直观地监测PVP中的穿刺过程,准确评判骨水泥的分布和泄漏情况,降低高龄患者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3D CE-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3D CEMRA和DSA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ASO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DSA相比较,3D CE-MRA评价ASO的符合率为90.5%;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灵敏度为98.17%,特异度95.05%,准确率96.67%,阳性预测值95.54%,阴性预测值97.96%。结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SA仍是目前ASO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风险较大且费用高,不适宜作为下肢狭窄的首选诊断方法。3D CE-MRA对全下肢血管病变显示有独特优势,具有无创、无辐射的特点,可作为ASO的主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及介入治疗在急性动脉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6例急性动脉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及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患者26例,包括胃肠道出血15例,泌尿系出血3例,盆腔出血3例,大咯血3例,外科术后出血2例。所有患者DSA检查结果均呈阳性,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动脉瘤、畸形血管团等。25例患者经栓塞或药物灌注治疗后出血立即停止,其中1例患者灌注止血后,因腹膜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DSA对急性动脉出血的定位、定性有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CTA与DSA检查颅内动脉瘤患者32例。结果:两种诊断技术对动脉瘤显示在动脉瘤个数、敏感度和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也是诊治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捷、安全、操作简便的方法,可作为筛查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测量病灶的CT值,进行分析.结果:25例被确诊为肺癌,5例结节无进展而认为是肉芽肿.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为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