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2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50岁。因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3月入院。既往有双耳听力下降1年余。查体:双眼视力均为0.06,眼球活动自如,双耳听力均下降,以右耳为甚,余神经征阴性。CT及MRA均提示鞍区颅咽管瘤,在全麻下行右侧翼点入路开颅探查 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额硬膜切口边缘有一直径约0.4cm大小软组织块,向脑表面生长,切除并送病检。鞍区见一囊实性病变,大小约3cm×3cm×3.5cm,边界清楚,与垂体柄关系密切,视交叉及双侧视神经均变得菲薄,瘤内有点状钙化。在分离切除肿瘤时,见右眼动脉起始部梭形膨大,为一动脉瘤,直径约0.4cm,并在术中有逐渐膨隆增大的趋势,诊断…  相似文献   
2.
细胞黏附分子(ICAM-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AM—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Marmarou方法获得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实时定量RT—PCR、S—P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ICAM—1蛋白和mRNA在外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组织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测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外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ICAM—1蛋白表达分别于伤后6h明显升高.72h达到高峰(P〈0.05),ICAM—ImRNA表达3h即明显升高,72h达最高峰,其后下降。7d时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伤后脑组织含水量较假手术对照组高,同时炎性细胞大量聚集。结论大鼠脑外伤诱导了ICAM—1的表达.ICAM—1通过介导炎性细胞的浸润可能参与了伤后脑水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将胶原酶用立体定向方法注入鼠脑尾状核后1、4、12、24小时,分别取鼠脑在计算机辅助下计算血肿容量和行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血肿容量随注入的胶原酶量的增加而增大,并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即同等量胶原酶注入后,血肿逐渐增大,至12小时达最高峰,然后血逐渐减小,与其相适应的病理变化也得到证实。与以前的脑内血肿模型比较,本模型具有血肿发生发展的自然病理过程,可重复性好,为自发性脑内出血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和较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脑挫裂伤水肿转归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脑挫裂伤后脑水肿发展与消退的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院4年来收治的脑挫裂伤的患者174例,至少每3d复查一次CT,根据CT影像表现作为观察脑水肿的指标,记录脑水肿随时间演变的过程。结果所有病例脑水肿在3d内达到高峰,但水肿高峰持续时间存在差异,病程中脑水肿的高峰持续时间3~5d7例,6~8d34例,9~11d112例,12d以上21例。脑水肿高峰持续时间与脑水肿严重程度和挫裂伤的严重程度有显著关系。结论大部分脑挫裂伤脑水肿高峰时间比过去我们认识的要长,故使用控制脑水肿药物的时间应适当延长,特别是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并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脱水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应用超顺磁氧化铁(SPIO)标记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脑部MRI的改变。方法从大鼠胚胎脑中分离培养中脑NSCs,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PIO标记NSCs;同时制作大鼠PD模型,SPIO标记的NSCs移植到PD大鼠右侧纹状体区,分别在移植后1周、2周、4周、6周、8周和10周给大鼠行MRI检查,2周、4周、6周、8周、10周时进行旋转行为评分,并与NSCs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脑内移植SPIO标记NSCs的PD大鼠1周后MRI检查显示在移植区呈低信号改变;移植后10周,在T2和T2梯度回波仍可观察到移植区的低信号,同时移植区有混杂信号。NSCs移植大鼠的旋转行为评分在移植后2-10周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SPIO标记的NSCs可以在MRI上显示其在移植大鼠脑部的分布和存活情况,有利于NSCs移植治疗PD后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6.
甲基强的松龙在神经外科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是一种人工合成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力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和抗过敏作用,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MP更有其独特的作用,本文就其在神经外科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甲基强的松龙及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脑水肿的差异。方法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实验分组:A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B组(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对照组)、E组(空白组)。各组均颅内种植肿瘤,于种植15天后A、B、C、D各组给予C060照射,A、B、C组大鼠照射前后分别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治疗。测量大鼠脑水肿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其他各组比较,D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最高,E组最低(P〈0.05);C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但A、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都可以有效防治放射性脑水肿,且甲基强的松龙比地塞米松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胶质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胶质瘤组织进行P53、VEGF表达的检测。结果 P53、VEGF的表达均随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Ⅰ~Ⅳ级病理分级中P53阳性率分别为22.22%(4/18),65%(13/20),75%(9/12);VEGF阳性率分别为27.78%(5/18),90%(18/20),100%(12/12)。P53、VEGF的表达均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1),P53和VEGF阳性表达符合率为76%(38/50),两者的表达有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 P53和VEGF蛋白的表达是判断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胶质瘤组织突变的P53基因可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进而影响胶质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1984年3月~1985年4月连续完成颈内动脉系脑动脉瘤显微手术9例,操作常规按照Ya sargil法,作了适当修改:共计动脉瘤12个(3例为多发性),包括1例颈内动脉分叉处巨大无颈动脉瘤的孤立加EIAB一期手术,皆取得良好效果。术后脑血管造影复查动脉瘤均已完全消失,痊愈出院。随访6~12月,皆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Nogo-A基因沉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本文构建了靶向Nogo-A的短发夹样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经脂质体转染到培养的PC12细胞。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48h后Nogo-A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在转染后不同时间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由shRNA产生的小干扰RNA(siRNA)可有效抑制PC12细胞Nogo-A基因的表达。Nogo-A siRNA处理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凋亡率明显下降。本结果提示,Nogo-A基因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