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2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CD4^+CD25^+T细胞被称作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属于免疫调节细胞,占CD4^+T细胞的5%-15%,是近10年来免疫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它在外周免疫耐受中起关键作用,能限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是维持免疫系统平衡的主要因素,这些细胞能通过主动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活性而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关于该细胞的基础研究已经很多,人们开始探讨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的作用。CD4^+CD25^-效应性T细胞(effector T cell,Teff)和Treg之间的平衡是免疫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基础,若Treg数量减少或功能下降将会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反,若此类细胞数量增多或功能亢进将会发生肿瘤等疾病。因此,这类细胞在调节免疫稳态中起了关键作用。本文将详细讨论Treg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比较分析了肝豆状核变性纯合子32例、杂合子36例及正常对照组212例的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血清锌、铜锌比值、尿铜(包括青霉胺负荷试验)、尿锌、尿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讨论了上述生化指标在纯合子诊断和杂合子检测中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认为测定血清锕蓝蛋白、尿铜(包括青霉胺负荷试验)、铜锌比值、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在确定纯合子,检测杂合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同诱发电位评价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诱发电位评价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 EAE)的价值. 方法选择 5年前制作的 8只 EAE猴为实验组,另选 13正常猴作对照组,分别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brainstem trigeminal evoked potential, BTEP)、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检测. 结果 EAE猴 BAEP的Ⅲ-Ⅴ峰间期为 (3.0± 0.63)ms, BTEP的 T1-T7、 T3-T7峰间期为 (2.53± 0.67)、 (1.68± 0.37)ms, SEP的 P40-N21峰间期为 (13.38± 3.61)ms, BAEP、 BTEP及 SEP各波峰间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 BAEP、 BTEP、 BAEP+ BTEP及下肢 SEP检查 EAE猴异常率分别是 50%, 50 %, 62%及 81%. 结论 BAEP, BTEP, SEP都可以检出 EAE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其中下肢 SEP阳性率最高, BAEP和 BTEP联合检查可使阳性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5.
多发性硬化为一种免疫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呈异质性,好发于青壮年女性,病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机制,而HLA基因复合体为重要的遗传学决定因素,占易感风险的60%,对其研究是目前多发性硬化遗传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属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组包括多种亚型的谱系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呈复发-缓解病程,每次发作常遗留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最终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诊断、密切监测病情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长期预后的关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简称"十二五")时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胡学强教授研究团队在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取得成果,本文拟就上述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脑部瘤样脱髓鞘病变(tumefactive-like demyelinating lesions,TDL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住院的5例脑部出现TDLs的NMO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17 ~ 44岁,平均32岁,TDLs出现的平均时间为首次发病后的36个月.5例患者均存在血清NMO-免疫球蛋白G(IgG)阳性,4例出现脑病症状(昏迷2例,抽搐1例,嗜睡1例,同向性偏盲1例).行头颅MRI见TDLs均孤立生长,位于顶枕叶者2例,顶叶1例,小脑1例,颞叶1例;MRI增强4例未见TDLs强化,1例呈开环样强化.3例患者的TDLs病灶在行DWI及表观弥散系数检查时为混杂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值均升高,2例出现明显占位效应及1例伴明显水肿.后经MRI随访1例TDLs消失,3例明显缩小,1例基本不变,3例伴空洞形成.全部患者经大剂量激素贯续冲击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均获得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NMO脑部TDLs临床并不十分少见,多伴不同类型的脑病症状.TDLs急性期多不强化,伴广泛的血管源性水肿.NMO-IgG检测及头颅MRI检查对TDLs诊断有重要意义,对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对自身免疫性脑炎(A 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作者医院收治的24例对一线治疗反应不佳的AE住院患者,其中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阳性20例,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 R)阳性2例,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阳性1例,抗IgLON5阳性...  相似文献   
10.
慢性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EAE)是多发性硬化(MS)的较理想模型^[1],为了研究MS的发病机制,我们动态观察猴EAE血和脑脊液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阐明淋巴细胞亚群在EA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