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4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45篇 |
内科学 | 17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40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98篇 |
预防医学 | 32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8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针刺疗法治疗,实验组则应用针刺疗法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命体征、白细胞计数、PCT(血小板压积值)、IL-6(白细胞介素-6)、BNP(脑利钠肽)、hsCRP(超敏C-反应蛋白)、c Tn(心肌肌钙蛋白)、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以及心功能指标情况。I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88%,而对照组仅为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温、呼吸、心率和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患者相应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PCT、IL-6以及BNP水平在治疗后均出现显著下降,且实验组相关水平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hs-CRP、c Tn I以及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且实验组各指标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AD(左房内径)、LVPWH(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在治疗后均出现显著下降,LVEF(左心射血分数)水平则显著上升,且实验组相关水平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治疗感染性休克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白细胞计数、生命体征以及心功能指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PCT、IL-6、BNP、hs-CRP、c Tn I、APACHEⅡ评分,其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胃癌相关抗原MG7-Ag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胃癌相关抗原MG7-Ag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远癌食管组织、食管癌旁组织及112例食管癌组织中MG7-Ag的表达。结果MG7-Ag在远癌食管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1.4%(5/44)、47.7%(21/44)和75.9%(85/112);食管癌组织中MG7-Ag的表达阴性24.1%(27/112)、弱阳性24.1%(27/112)、中度阳性33.9%(38/112)和强阳性17.9%(20/112);MG7-Ag的表达与肿瘤的侵犯深度(P=0.012)、淋巴结转移(P=0.029)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等无关(P〉0.05)。结论MG7-Ag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远癌食管组织及癌旁组织,MG7-Ag可能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3月—2021年9月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C4~6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33例行常规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常规组)。比较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1.3±1.8)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NDI评分显著减少(P<0.05),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3、6、12个月改良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C2~7Cobb角显著减小(P<0.05),而C2~7SVA显著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C2~7Cobb角、C2~7S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正常成体大鼠侧脑室注射DiI标记室管膜/室下区(SVZ)细胞的方法.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均接受2 g/L的 DiI 10 μL右侧脑室注射.采用H33258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iI注射后6 h、12 h、24 h、36 h和48 h时左侧脑室壁的标记细胞以及标记组织厚度.结论 右侧脑室DiI注射后24 h,DiI标记细胞位于左侧脑室的室管膜层; DiI注射后48 h,DiI标记细胞限定于左侧室的管膜层和室下区.此外,左侧室管膜/中隔室下区(SVZspt)和室管膜/神经节隆起的生后对应物(SVZge)部位荧光标记组织的厚度分别在DiI注射12 h和24 h后维持于稳定水平,而且,在相应各时间点上,室管膜/SVZge部位荧光标记组织的厚度都厚于室管膜/SVZspt部位(P<0.05).结论 2 g/L 的DiI 10 μL注射于正常大鼠侧脑室后24~48 h,可能仅标记室管膜/室下区细胞. 相似文献
6.
7.
8.
同种异体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最有效的方法,而移植成功与否受多因素影响,其中手术技术与排斥反应是最关键的因素.随着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免疫抑制治疗的不断完善,肾移植术后患者存活率显著提高.TNF-α是移植排斥反应中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可以介导多种炎症和免疫反应.近年来,TNF-α已逐步用于器官移植中排斥反应的预测与诊断[1].以往研究主要是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中可溶性TNF-α,而检测细胞内TNF-α的mRNA表达鲜有报道.本试验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感染和稳定患者外周血PBMC中TNF-α mRNA的表达情况,旨在讨论其能否作为肾移植术后免疫状态的评估指标,辅助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中促纤维增生反应(desmoplastic reaction, DR)的组织学分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观察187例IDC手术切除标本中肿瘤浸润前沿的DR,根据胶原纤维的形态和排列以及间质的黏液样特征将DR分为成熟型、中间型和未成熟型,分析DR组织学分类与IDC临床病理特征、基因表达、分子分型以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的关系。结果 187例IDC中成熟型DR 15例,中间型DR 83例,未成熟型DR 89例。IDC中DR的组织学分类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成熟型DR具有较高的组织学分级(P<0.05);而与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等均无关(P>0.05)。DR组织学分类与IDC中ER、PR表达有相关性,未成熟型在ER+/PR+的IDC患者中高于ER-/PR-患者(P<0.001);IDC中DR组织学分类与HER-...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凉山地区0岁~4岁彝族、汉族儿童龋病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龋病流行状况的显著特点是恒牙患龋率很低,而乳牙患龋很高。1995年全国口腔健康调查资料显示,2~3岁的儿童入园时患龋率已达到57.16%。为了解凉山地区彝族、汉族儿童患龋病情况,更好对该地区儿童的龋病进行早期防治,笔者对本地区0—4岁的儿童进行了龋病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