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二甲基亚砜(DMSO)、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9顺式维甲酸(9cisRA)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作用,筛选对它有效的分化诱导剂。方法以DMSO、ATRA和9cisRA作用于培养的胆管癌细胞株,描绘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形态,双层软琼脂培养法观察细胞恶性度,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动力学变化。结果10-6mol/L9cisRA作用2d后开始抑制QBC939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9.4%~80.7%(P<0.05)。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较对照组下降80.9%(P<0.01)。细胞形态向正常细胞转化。9cisRA作用1、3、5、7d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5.56%、63.92%、73.38%、76.92%。ATRA对QBC939细胞无明显作用,DMSO主要引起细胞死亡。结论9cisRA可诱导QBC939细胞向良性表型分化,对该细胞株具有有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发伤患者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多发伤5 074例患者临床资料,有25例在创伤后继发FES。结合本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25例均为多发伤,损伤严重程度(ISS)≥16,FES发生率0.49%,脂肪栓塞症状伤后平均43.68h。所有患者给与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中治愈12例,明显好转后转当地医院治疗7例,植物状态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6%。结论在多发伤中,FES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关键是对FES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创伤后长骨骨折。选择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改善创伤后FE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中心手术治疗的Schatzker 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49例,男性35例,女性14例;年龄26~67岁,平均43.2岁。所有患者采用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伤肢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49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95.7±15.5)min,手术平均出血(262.9±33.2)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5±1.6)个月。膝关节不稳2例,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病例。术后均门诊随访1年,术后1年伤肢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1例,良19例,中7例,差2例,术后膝关节优良率81.63%,术后膝关节功能较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V、VI型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稳定性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急诊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挤压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急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的治疗作用. 方法 随机筛选出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02例挤压伤患者,并分为急诊VSD组(50例),延迟VSD组(22例)和非VSD组(30例),分析各组间VSD术后CS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 患者术后的生命征、尿量、实验室检查结果、CS发生率、并发症、病死率等评价指标在急诊VSD组均较延迟VSD组和非VSD组显著好转(P<0.05);急诊VSD组和延迟V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指标较非VSD组显著好转(P<0.05). 结论 早期、急诊应用VSD具有吸附坏死组织和创面渗出物、持续创面主动引流和预防感染等作用,对预防和治疗挤压综合征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阳 王于昌 彭海文 董希杰 刘国栋 王伟 闫红 杨帆 刘丁 敬慧丹 解雨 汤曼力 陈娴 高伟 郭庆山 唐朝晖 唐昊 何炳灵 毛庆祥 王震 白祥军 陈大庆 陈海鸣 刀敏 都定元 冯皓宇 冯珂 高翔 何武兵 胡培阳 胡熙 黄刚 黄光斌 姜伟 金红旭 孔来法 李贺 李连欣 李湘民 李新志 李怡飞 李子龙 刘慧敏 刘长剑 马小刚 潘春球 潘晓华 彭磊 屈纪富 任前贵 桑锡光 邵标 沈印 孙明伟 汪方 汪娟 王军 王文楼 王志华 吴旭 肖仁举 谢扬 徐峰 杨新文 杨越涛 姚永坤 尹昌林 郁毅刚 张可 张兴文 章桂喜 赵刚 赵小纲 朱晓松 朱延安 朱长举 李占飞 张连阳 《中华创伤杂志》2023,(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 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2020年2月12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 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指导。根据疫情发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 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 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 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 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γ-干扰素加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抑制胆管癌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对人胆管癌的作用及γ 干扰素 (IFN γ)对TRAIL抗瘤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 (FCM ) ,研究TRAIL对人胆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IFN γ对TRAIL抗瘤活性的影响。结果 透射电镜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到典型细胞凋亡特征。FCM分析显示 :浓度为 0、1、10、10 0、10 0 0 μg/L的TRAIL 2 4h引起QBC93 9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 (1.66± 0 .73 ) %、(8.83± 0 .5 4) %、(2 2 .3 0± 0 .64 ) %、(4 2 .5 0± 0 .47) %、(4 9.0 6± 0 .72 )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IFN γ与TRAIL 10 0 μg/L联合应用 ,当IFN γ浓度大于 5 0U /ml或 10 0U /ml时 ,IFN γ作用时间超过 2 4h分别与单用TRAIL组比较 ,明显加强QBC93 9细胞凋亡 (P <0 .0 1)。结论 TRAIL通过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而起到抑癌作用 ,IFN γ能加强TRAIL诱导胆管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延迟诊断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ACS)9例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并提出预防方法。方法收集2002年10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9例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延迟诊断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延迟诊断的可能原因、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结果9例均为多发伤,均于伤后3~11天转来我院就诊后腹部损伤得到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最常见致伤原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其次为高处坠落。9例中,2例为胰腺损伤,3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腹膜后结肠损伤,3例小肠损伤。9例中4例死亡,死亡率44.4%。存活患者术后均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0%。结论提高对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的警惕、动态监测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时诊断和处理腹部创伤有助于减少创伤后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发生。根据患者损伤情况,选择恰当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有助于降低创伤后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模拟体外脓毒症模型,了解单核细胞系统在产生内毒素耐受时,糖皮质激素受体-α(Glucocorticoid receptor-α,GR-α)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方法: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人THP-1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A、B、C、D),分别用不同浓度LPS刺激THP-1细胞24 h后,再改变LPS浓度刺激上述各组细胞24 h,分别提取RNA和蛋白质,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R-α的mRNA表达,用西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蛋白质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A、B、C、D组GR-αmRNA与-βactin比值,NF-κB蛋白与GAPDH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受到LPS刺激时,GR-αmRNA与NF-κB蛋白的表达负相关(r=0.816,P<0.01)。结论:内毒素耐受的THP-1细胞GR-α表达上调,这可能在THP-1细胞的内毒素耐受时炎症反应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反义MBD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对人胆管癌QBC 939细胞中MBD1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构建反义MBD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入人胆管癌细胞株QBC 939中,以G418进行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用PCR鉴定外源性neoR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以确定转染成功。半定量RT PCR观察转染前后MBD1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MBD1蛋白的变化。 结果:人胆管癌QBC 939细胞中MBD1基因的mRNA水平从0.912±0.022降低至0.215±0.017,转染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MBD1蛋白水平从(80.19±5.05)%降低到(35.11±4.05)%,转染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反义MBD1基因转染能降低人胆管癌QBC 939细胞中MBD1基因的表达水平,提示MBD1基因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反义MBD1基因转染有可能成为胆管癌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