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6篇 |
综合类 | 25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国产小型模拟硅凝胶乳房假体、硅胶膜和硅凝胶分别置入大白鼠体内,经一段时间后取出,通过光镜和电镜检查其周围包膜的组织成分和结构特点。结果显示包膜由存在炎性细胞浸润的纤维组织构成,具有收缩特性。假体周围包膜是由硅胶膜、外渗的硅凝胶颗粒和假体的机械作用共同刺激所致。假体肌下置入包膜挛缩较轻,是肌肉对包膜的持续压力与包膜挛缩相对抗之故。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美容的临床与组织学评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并发症的临床与组织学特点。方法 对 1998年至 2 0 0 3年接诊的 5 2例在外院注射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并引起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与组织学研究。为了便于比较 ,另选 12例 1988年~ 1994年期间接受液态硅胶注射的患者取出的组织病理切片与之对照研究。结果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并发症以局部硬结最多见 ,而且多发生在注射后 1~ 2年左右时间里。人体组织对注射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反应为多核异物巨细胞增生 ,并形成肉芽肿。与液态硅胶比较 ,注射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引起组织的淋巴细胞反应弱 ,材料周围的纤维包膜较薄。机体内长期存留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反应。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软组织填充剂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不良反应的剖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分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填充物被迫取出者的症状体征和局部病理变化。方法 从2000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对15例在外院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充填者行充填物取除术。对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体征和切除物的病理变化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主要症状体征中:无美容效果占33.33%,继发畸形占20.00%,局部疼痛占60.00%,局部不适占13.33%,局部硬结占80.00%,局部红肿占6.67%。切除组织的主要病理改变:包膜形成占53.33%,异物巨细胞反应占60.00%,肉芽肿占20.00%。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体内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对其临床应用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肋软骨的组织形态学及II型胶原蛋白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2005年至2006年行耳廓再造的患者按年龄不同分为3组.5~10岁为儿奄组,11~17岁为青少年组,18~29岁为成人组,每组30例.观察不同年龄组肋软骨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定量分析,采用Motie Med6.0 A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定星测定,测量指标为平均积分光密度,对分析结果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儿童组肋软骨膜血管最丰富,软骨基质染色均匀,软骨细胞数目最多,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最活跃,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最高;青少年组软骨膜内血管减少,软骨基质染色出现明显的不均质状,软骨陷窝体积变大,并呈分隔状,陷窝内软骨细胞数目减少,II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儿童组减弱;成人组软骨膜血管、细胞成分明显减少,软骨膜内的纤维成分明显玻璃样变,钙盐沉积较青少年组时明显增多,Ⅱ型胶原蛋白表达较青少年组减弱.经统计学分析,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肋软骨的组织形态学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Ⅱ型胶原蛋白含量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人肠三叶因子(hITF)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CHO/dhfr-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法获得hITF cDNA片段,将目的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dhfr,得到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IRES/hITF/dhfr;经脂质体介导转染CHO/dhfr-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CHO/dhfr-细胞系;用RT-PCR及ELISA法检测hITF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IRES/hITF/dhfr,并建立了稳定转染的CHO细胞系,成功地表达了目的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IRES/hITF/dhfr,并在CHO/dhfr-细胞中分泌表达hITF蛋白,为进一步进行重组hITF的临床前研究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中误诊、漏诊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出3例典型病例的详细病史、检查、诊断及治疗经过,分析误诊、漏诊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病例误诊或漏诊的主要原因为婴幼儿缺乏主诉,家长不易察觉其症状;客观检查不够详细或缺乏相应的仪器检查,被原发疾病掩盖等。结论婴幼儿出现听力下降时,应注意是否患有分泌性中耳炎,颞骨薄层CT检查有助于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过敏性鼻炎(AR)患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微小RNA-487b(miR-487b)和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及其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门诊确诊为AR的98例患儿纳入AR患儿组。另外,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66例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纳入研究者IgE、miR-487b和EOS水平。纳入研究的AR患儿均接受VAS评分,并以患儿疼痛情况建立亚组,比较各组IgE、miR-487b和EOS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E、miR-487b、EOS单项及联合检测对AR的诊断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IgE、miR-487b和EOS与AR患儿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R患儿组IgE、EO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R患儿组miR-487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随着AR患儿病情程度的加重,其IgE、EOS水平呈升高趋势,而miR-487b水平呈下降态势(均P<0.05)。三项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单一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