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鞍区垂体瘤并在神经内镜下进行单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手术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4例出现术后尿崩症,4例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后,尿崩症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缓解,1例脑脊液漏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经全身抗生素治疗并持续引流2周后治愈。术后随访1例出现残瘤增大,2例复发。结论熟练快速的手术护理配合措施是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尤其是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并发症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常廷民  李贞娟  张利利  李秀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95-2896,2898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切除治疗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比较120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以平滑肌瘤多见,而胃底、胃体部间质瘤多见,胃窦病变性质较为多样化。患者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相比较,食管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但胃窦部隆起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较低。表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有较好的诊断和治疗作用。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不仅能为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提供有效的病理诊断,而且还能较好地切除病变组织,对食管胃黏膜下病变有较高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Pro12Al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7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AFHC)患者各750例,以7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Pro12Ala和Pro198Leu多态性。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测受检者H. pylori与14C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PM)以判断H. pylori感染情况;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估算PPARγ2基因Pro12Ala和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性和H. pylori感染与NAFLD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并分析Pro12Ala、Pro198Leu多态性与H. 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 Pro12Ala(PA)、Pro12Ala(AA)、Pro198Leu(PL)和Pro198Leu(LL)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均显著增加(OR分别为5. 7324、5. 973 2、6. 360 5、6. 165 7,P值均0. 01)。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在Pro12Ala(PA)和Pro198Leu(PL)之间、Pro12Ala(PA)和Pro198Le(LL)之间、Pro12Ala(AA)和Pro198Leu(PL)及Pro12Ala(AA)和Pro198Leu(LL)之间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γ值均 1)。100≤DPM 500和DPM≥500的H. pylori感染者患NAFLD的风险性均明显增高(OR_(NAFL)=2. 064 1,OR_(NASH)=4. 448 5,OR_(NAFHC)=10.969 5; OR_(NAFL)=3. 130 5,OR_(NASH)=8. 024 6,OR_(NAFHC)=21. 461 4),而DPM≥500的H. pylori感染者患NAFLD的风险性则又明显高于100≤DPM 500的H. pylori感染者(P 0. 01)。H. pylori感染与Pro12Ala(PA)、Pro12Ala(AA)、Pro198Leu(PL)和Pro198Leu(LL)基因型均有正向交互作用(γ值均1)。结论携带Pro12Ala(PA)、Pro12Ala(AA)、Pro198Leu(PL)和Pro198Leu(LL)基因型的个体属NAFLD高危险人群,这些基因型和H. 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促进了NAFLD的发生、发展,应当采取根除H. pylori或调控基因表达的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NAFLD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食管癌,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前、后肿瘤的大小以及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另设对照组进行常规性全身静脉化疗。结果经过4个疗程,治疗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为65.3%,明显高于对照组34.1%。结论内镜下局部注射药物对失去手术时机或不愿意手术的食管癌患者而言,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SOX-2)蛋白的表达特点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集的214例胃粘膜病理组织,其中胃溃疡组织80例(胃溃疡组)、胃炎组织80例(胃炎组)、胃癌组织54例(胃癌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三组标本中的IFN-γ、IL-4、SOX-2蛋白阳性率,并分析胃癌的Hp感染阳性与阴性情况与IFN-γ、IL-4、SOX-2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炎组的Hp阳性率显著的高于胃癌组、胃溃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和胃溃疡组的Hp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IFN-γ蛋白阳性率显著的高于胃溃疡组、胃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IL-4蛋白、SOX-2阳性表达率显著的低于胃溃疡组、胃炎组(P0.05);胃癌组组织中的IFN-γ蛋白阳性率、IL-4蛋白阳性表达率与Hp感染无相关关系(r=0.171、P=0.218,r=0.007、P=0.959),胃癌组SOX-2阳性表达率与Hp感染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682、P=0.000)。结论胃癌组织中IFN-γ蛋白表达上调,IL-4蛋白、SOX-2蛋白表达下调,Hp感染与SOX-2蛋白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内镜放置胆管内支架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效果.方法 采用胆管内支架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结果 置管成功率91.83%,引流总有效率93.75%,并发症为8.33%.结论 内镜下置入胆管支架是解除胆管恶性梗阻的一种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及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蒙脱石散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3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随机分成3组,3组病例具有可比性.治疗组43例,给予阿米替林12.5mg,每晚睡前服用,二联活菌胶囊0.5g,3次/日,蒙脱石散3.0g,3次/日,冲服;单用蒙脱石散组39例,蒙脱石散3.0g,3次/日,冲服;单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组41例,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0.5g,3次/日.治疗4周后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5%,单用阿米替林组总有效率为71.79%,单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组总有效率为67.44%,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用蒙脱石散组总有效率与单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3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蒙脱石散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简单、经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可能与食管癌患者食管癌家族史相关的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林州及其周边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家族史阳性食管癌患者28例和食管癌家族史阴性食管癌患者38例血清样本,经Clinprot磁珠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建立相应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应用ClinProTools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其血清蛋白表达谱。比较食管癌家族史阳性和阴性的食管癌患者血清蛋白表达谱,筛选出可能与食管癌家族史相关的差异蛋白。每组样品采用sigma血清进行批间重复性检测。结果平均CV值为0.232;在相对分子质量800~10 000范围内,共检测到家族史阳性与阴性食管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101个。选取组合分组能力最好的5个质荷比(M/Z)分别为5 248.24、5 905.05、2 023.12、2 953.07、4 467.16的蛋白峰建立模型并验证,显示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血清差异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分析,采用GA(遗传算法)模型算法选取差异蛋白,识别率为82.62%;准确性为家族史阳性组69.23%,家族史阴性组96%;预测能力为61.89%;采用SNN(遗传算法)选取差异蛋白,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组及阴性组识别率和准确性均为100%,预测能力为53.25%。结论应用ClinProt系统未检测到与食管癌家族史相关的特异性蛋白质,推测食管发生癌变后所产生的反应蛋白可能与食管癌家族史无明显相关性。要寻找食管癌发生及家族聚集的原因,还需要对更多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检测以及大样本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及X线透视下放置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癌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选取70例有明确行支架置入治疗的指证的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镜支架组35例在内镜直视下行支架置入治疗,X线支架组35例在X线透视下行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置入带膜支架54例次,不带膜支架16例次,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00%,支架膨胀良好,吞咽困难缓解,6例食管支气管瘘患者瘘口均闭合.胸痛、出血术后发生率100.00%,症状轻微,对症处理后在1周左右均缓解.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8.97个月,患者置入支架后平均存活时间10.49个月,内镜支架组有1例(2.86%)发生支架移位,1例(2.86%)再狭窄,X线支架组有2例(5.71%)发生支架移位,3例(8.57%)再狭窄,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再狭窄率及支架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及X线透视下置入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癌均能有效缓解患者吞咽困难症状,两种方法均能准确定位并且放置支架,内镜下放置操作相对简单,但狭窄程度较重时相对痛苦较大,可考虑X线透视下置入支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胃癌、胃息肉组织中脆性组胺三联体(FHIT)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腺瘤性胃息肉、高分化胃癌、低分化胃癌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采用快速尿酶法检测组织的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炎、胃息肉、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71.7%、35.0%,HP感染率分别为40.0%、53.3%、83.3%,三者之间两两比较,P<0.05;癌组织中HP阳性50例,FHIT蛋白同时阳性12例;HP阴性10例,FHIT蛋白同时阴性1例;HP阳性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4.0%,显著低于HP阴性组治中的90.0%;相关分析发现,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与HP感染呈负相关(r=-2.146,P<0.05).结论 慢性胃炎、胃息肉、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逐渐降低,HP感染率逐渐增高,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