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左肺动脉缺如伴右肺动脉分支狭窄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40岁,因阵发性心悸,气急10余年,加重半年收入院。既住有肺结核史。入院体检心律为窦性,肺动脉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分裂,心界略向左移位。入院后查胸片(前后位):双肺纹理减少,无明显肺淤血征象,气管及心脏左移,肺动脉段突出,右侧肺气肿伴肋间隙增宽,右上肺陈旧性结核灶。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血管造影检查:肺动脉总干,右肺动脉扩张,左肺动脉缺如,右肺动脉分支不规则轻度狭窄,左肺可及体循环侧支循环血供。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为50/20mmHg…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对专业养老护理人才的能力要求更高,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满足当代医疗健康发展的服务需求。“医养结合”是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综合治疗的养老新模式。目前,我国各医学高等院校在养老护理行业实用的理论学习和操作培训还不够完善,需借鉴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建立并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下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明确教学大纲的制订、课程指标、师资要求、配套的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制度等内容。在此基础上,为“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做好清晰的职业规划,严格执行准入条件及考试标准,选择“示范点”对研究学生进行工作考察,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其基本权益等。本文通过“培养什么”与“怎么培养”两个核心问题探寻并设计“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下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旨在为新的养老模式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优秀应用型养老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男护生中开展护理情感教育对其职业态度的影响.方法 将2005级48名男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名.实验组有针对地进行护理情感教育,对照组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情感教育.观察两组学生在有无情感教育的情况下其职业态度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学生在职业态度上有明显差异性,实验组学生职业态度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 护理情感教育对于男护生的职业态度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实时处方干预对促进门诊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 院分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门诊麻醉药品与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为干预前,于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开展实时处方干预审核,比较干预前后麻醉药品处方情况及不规范张数。 结果:干预后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不规范处方及不适宜处方张数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实时处方干预有效提高了本院门诊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合格率,同时也促进了门诊精神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岛市跌倒/坠落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市2010—2011年伤害监测数据库中54648名跌倒/坠落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跌倒/坠落是青岛市伤害发生的首要原因,占所有伤害的29.4%。跌倒/坠落的男女性别比为1.68:l,主要发生在25~64岁年龄组(69.9%)。其中男性以25—44岁年龄组居多(34.8%),女性则以45—64岁年龄组居多(29.7%)。跌倒/坠落的发生地点以家中(34.2%)为主,主要发生在休闲活动、有偿工作和家务/学习时。结论跌倒/坠落是青岛市首位伤害类型,应根据其特征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孙晓晖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70-1870
目的:观察激素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氢化可的松加锡类散制成灌肠液,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选用不同剂量保留灌肠。结果:24例患者经1个疗程完全缓解1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且分别予钙离子拮抗剂(CCB)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药联合对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120例轻度高血压患者经积极改良生活方式2个月后,血压仍未达标者,在继续生活方式改良的基础上,随机分为6组,每组20例。组1:晨服氨氯地平5 mg;组2:晨服氨氯地平5 mg+晨服拜阿司匹林100 mg;组3:晨服氨氯地平5 mg+睡前服拜阿司匹林100 mg;组4:晨服贝那普利10 mg;组5:晨服贝那普利10 mg+晨服拜阿司匹林100 mg;组6:晨服贝那普利10 mg+睡前服拜阿司匹林100 mg,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压监测和血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治疗后6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组3的降压幅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或P<0.01);组6降压幅度较组1、组2、组4、组5有所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睡前服用组的降压幅度较晨服组和不服组增高(P<0.05或P<0.01),而晨服组与不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前服用阿司匹林比晨服有利于降低血压,与CCB合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7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1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结果(1)两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2)两组治疗4周与8周后,40mg阿托伐他汀组与10mg阿托伐他汀组相比,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40mg阿托伐他汀疗效优于10mg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青岛市2014-2020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死亡变化趋势以及疾病负担。方法数据来源于青岛市慢性病监测系统, 采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模型估算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并计算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评估疾病负担。结果 2014-2020年青岛市共报告AMI发病70 491例, 标化发病率为54.71/10万;死亡50 832例, 标化死亡率为36.55/10万。标化发病率的AAPC(95%CI)为2.86%(95%CI:0.42%~5.35%), 其中男女性标化发病率AAPC(95%CI)分别为4.30%(95%CI:1.24%~7.45%)和0.78%(95%CI:-0.89%~2.47%)。Joinpoint对数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30~、40~岁年龄组标化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 AAPC(95%CI)分别为8.92%(95%CI:2.23%~16.06%)和6.32%(95%CI:3.30%~9.44%);其中男性各年龄组增长趋势更为明显, 30~、40~、50~岁年龄组的AAPC(95%CI)分别为11.25%(95%CI...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参松养心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60例予心律平100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结果 2组各类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相似(P0.05);2组治疗前后FPG、2hPG及HbAlc与本组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