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耳穴贴压治疗乳腺癌术后抑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耳穴贴压、耳穴贴压联合情志疗法与黛力新治疗乳腺癌术后抑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西药组单纯口服黛力新,每日1片;耳穴组取穴心、肾、肝、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两耳交替贴压,每周更换1次;联合组在耳穴贴压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情志疗法,均4周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并随访4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4周、随访4周时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01);耳穴组在随访4周时,联合组在治疗2周、治疗4周、随访4周时SDS评分均比西药组低(均P<0.05).②治疗4周,联合组痊愈率高于耳穴组及西药组[60.0%(18/30) vs 40.0%(12/30),36.7%(11/30),均P<0.05)],随访4周,联合组、耳穴组痊愈率高于西药组[60.0%(18/30),30.0%(19/30) vs 23.3%(7/30),均P<0.05].结论:耳穴贴压、耳穴贴压联合情志疗法及黛力新均能改善乳腺癌术后抑郁,耳穴贴压联合情志疗法疗效最优,耳穴贴压疗效优于口服黛力新.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反应率及不良反应,进一步了解该方案治疗可获取的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时间(OS)。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35例晚期三阴乳腺癌。所有患者均一线接受GC方案(吉西他滨针1 000 mg/m2,d1、d8+顺铂针25 mg/m2,d1-3,每21天重复)化疗。患者每2周期接受疗效评价。统计肿瘤反应率和不良反应,通过后续随访,统计TTP和OS。结果 35例晚期三阴乳腺癌,均有可评价病灶。21例继往接受了含紫杉类药物辅助化疗,14例患者继往接受了含蒽环类药辅助化疗。入组后患者共接受2~6周期GP方案化疗,中位数为3.8周期。完全缓解(CR)2例(5.7%),部分缓解(PR)10例(28.6%),疾病稳定(SD)6例(17.1%),疾病进展(PD)7例(20.0%),总反应率(ORR)为34.3%。中位TTP为7.0月,中位OS为13.0月。结论晚期三阴乳腺癌接受GP方案化疗有较高反应率,耐受性好,但TTP较短,生存时间有限,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组织最为常见的疾病,往往伴有心理障碍,是一类典型的情志疾病。精神因素对乳腺增生病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乳腺增生病与心理障碍的关系、乳腺增生病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治疗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重视乳腺增生病患者心理健康的意识,积极有效地防治乳腺增生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6年7月手术治疗的486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将ER、PR、HER-2均为阴性患者定义为三阴性乳腺癌组,其他患者定义为非三阴性乳腺癌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HER-2的表达,随访观察患者的生存情况。74例(15.2%)符合三阴性乳腺癌诊断标准。[结果]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组绝经前患者比例升高,组织学分级较高。三阴性乳腺癌组5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均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P=0.038,P=0.014)。且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出现内脏转移(P=0.024),复发后生存时间更短(P=0.000)。[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有着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易出现复发转移(尤其是内脏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所致骨丢失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分为中药组、钙剂组及联合组。观察各组治疗后骨密度值,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水平。结果:各组骨密度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中药组及联合组骨密度差值与钙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治疗后B-ALP均上调(P<0.05),中药组及联合组治疗后TRACP5b下调(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所致骨丢失疗效确切,其可能与上调B-ALP水平促进骨形成、下调TRACP5b水平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有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叶青散结抗癌方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率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107例TNB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予FEC(5-氟尿嘧啶500mg/m2+表阿霉素90mg/m2+环磷酰胺600mg/m2)或TEC(多西他赛75mg/m2+表阿霉素60mg/m2+环磷酰胺500mg/m2)方案化疗,每21天1次;治疗组于每次化疗后第3天开始服用三叶青散结抗癌方,每日1剂,连服2周。于治疗前,第2、4周期化疗后行乳房彩超、核磁共振增强扫描;并于第4周期化疗后2周行手术,单因素分析治疗组病理完全缓解率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分子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FEC方案新辅助化疗4周期后,治疗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30.43%,对照组为4.7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EC方案新辅助化疗4周期后,治疗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31.25%,对照组为9.6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治疗组CK5/6、BRCA1与病理完全缓解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三叶青散结抗癌方能有效提高TNBC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率,对CK5/6阳性、BRCA1突变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阳和汤联合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乳腺良性肿块患者329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72例及研究组1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麦默通旋切术联合阳和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乳房形态改变、乳房内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皮下瘀斑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良性肿块治疗中应用阳和汤联合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具有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术后疼痛少,乳房形态改变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乳病的发生与肝、胃二经关系最为密切。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乳房与经络关系的记载:“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而肝司疏泄,调畅气机,脾胃则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故肝、胃二经最恶郁滞。《太素.任脉》中杨上善注道:“手足厥阴少阳多气少血.以阳多阴少也。手足太阴阳明多血气.以阴阳俱多故也。”可见肝、胃二经以“阳多”为主,乳病治疗应顺肝、胃二经之常态,临床施以温通法.屡屡奏效。兹举验案3则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