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43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9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脊髓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30例脊髓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连续监测的临床研究结果。SEP记录包括脊髓SEP(SSEP)和皮层SEP(SCEP)。麻醉药物对SEP有一定程度影响,SCEP相对较大。认为,至少术中SEP潜伏期延长不超过8%和波幅降低不超过50%,不会引起术后并发症,超过该范围由于病例较少,尚不能肯定与预后的关系,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血管影像学及其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984年至1993年,做300余例脊髓血管造影,检出13脊髓血管母细胞瘤。9例肿瘤位于颈部,4例位于胸部和胸腰部,血管造影的主要特征是肿瘤为实性肿块,有丰富的血管床,由多簇扩张的毛细血管团组成,有明确包摸,与正常脊髓有清楚的边界,除1例外均行肿瘤切除。7例栓塞后可明显减少肿瘤血供,减少张力,便于烧灼分离,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其中10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7例恢复正常,1例明显改善,4例维持术 相似文献
3.
4.
岩斜区脑膜瘤毗邻脑干、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和诸多颅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治疗这类肿瘤比较困难。作者共收治23例岩斜区脑膜瘤.其中16例,应用乙状窦前入路治疗,效果良好,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方法和特点,方法:1991-2001年治疗脊髓海绵状血管瘤22例,均进行MRI检查,16例行全脊髓血管造影,全组均经后背正中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2例均为单发,1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后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颈段8例,颈胸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圆锥马尾部位2例。MR1显示团块状短T1长T2信号,中间由点条状长T1短T2信号分隔,形成桑葚状混杂信号团,周边绕以低信号团,尤以T2WI显著,随访3个月-2年,全组均未见复发,12例术后功能明显恢复。结论:MRI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排除其它脊髓血管畸形,显微手术切除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优选治疗方法,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2 4岁 ,因腰、骶部疼痛 ,右下肢放射性疼痛 ,伴麻木感 9个月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 ,疼痛逐渐加重 ,以夜间及活动后明显 ,休息后疼痛不缓解 ,无肢体肌力减弱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外院考虑腰椎间盘突出 ,对症治疗无好转。MRI发现腰 4 ,5 (L4,5)占位病变 ,收入我院。入院查体 :一般状况好 ,眼底正常 ,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L4,5棘突压痛。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右侧膝腱反射稍降低 ,跟腱反射对称 ,病理征 ( - )。躯体感觉正常。头颅MRI正常 ,腰椎MRI:L4,5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 ,约 2 1cm× 1 3cm× 1 2cm大小 ,… 相似文献
7.
神经束膜囊肿临床少见。现结合我们的 6例病例和有关文献对其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加以讨论 ,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 :自 1990年 4月~ 2 0 0 1年 4月 ,共收治 6例 ,其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35~ 6 1岁。所有患者均有骶神经痛表现 ,体位改变时疼痛加重 3例 ,咳嗽、打喷嚏及排便时加重 3例 ,持续烧灼样疼痛 1例 ,且药物难以控制。 3例有排尿困难。囊肿大小约为 0 5~ 3 0cm ,单发者 5例 ,多发者 1例 ;其中位于S1,2者 2例 ,S3 者 3例 ,S2 ,3 者 1例。术前肌电图检查 4例 ,均为周围神经性病变。X线平片检查 5例 ,见骶… 相似文献
8.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诊断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79年12月到1986年11月共收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19例,男16例,女3例。年龄34~65岁,平均54.4岁。临床表现为脊髓横贯性损害者16例,脊髓半侧损害3例。根据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轻型4例,中型9例和重型6例。颈椎平片均显示颈椎骨质增生,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规定的四型,计:连续型3例,分节型8例,混合型2例,其他(或局灶)型6例。本组中5例伴有前纵韧带骨化,12例伴有发育性椎管狭小。CT 扫描6例,对鉴别椎体后缘骨嵴和骨化韧带有帮助。本组中18例病人接受了手术,共行手术25次:前路减压16次(Cloward 法11次,椎体次全切除5次),后路减压9次(广泛性椎板切除6次,椎管扩大3次)。术后随诊1~4年10例,1年以内8例,手术结果,优者4例,良者8例,改善5例,无效1例。并着重对后纵韧带的解剖特点、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平肝舒怒饮出自陈士铎的《辨证玉函》,以治疗肝气虚、肝血伤所致两胁作痛(虚症胁痛)。兹就2007年以来用平肝舒怒饮治疗胁痛11例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ISCM)临床非常少见,约占脊髓髓内肿瘤的0.1%-0.4%[1]。多数是在肿瘤患者尸检中发现(O.9%-21%)[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MRI的应用,ISCM的发现率不断上升。尽管MRl非常敏感,但并无特异性,而临床症状对确诊亦无甚帮助[1,3],因而,ISCM多是被外科手术或尸检所证实。此病在治疗方法上仍有争议,治疗结果也难令人满意,但积极治疗可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现将我们遇到的3例ISCM报道如下,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