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对热性惊厥(FS) 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及配体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 表达的影响。方法:16例FS患儿随机分为FS对照组和TNF-α干预组。TNF-α干预组采用1.0 ng/mL 的TNF-α进行干预。对照组16例,为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进行外周血PBMC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ICAM-1 和 LFA-1的表达。结果:FS 对照组在体外培养的PBMC表面ICAM-1和LFA-1表达水平分别为(20±9)% 和(43±1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7)%,(30±16)%](P<0.05);TNF-α干预组的PBMC表面ICAM-1表达水平[(27±11)%]明显高于FS对照组(P<0.05),LFA-1表达[(52±21)%]较FS对照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症介质TNF-α刺激可使FS患儿的LFA-1 和 ICAM-1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癫痫患儿的焦虑状态,并探讨患儿的性别、抑郁、个性情况以及监护人的焦虑、抑郁和个性等对患儿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焦虑自评量表(SAS)、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以及儿童和成人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95例癫痫患儿及其监护人的焦虑、抑郁、个性的3个维度进行评分,同时与对照组118例儿童的焦虑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癫痫患儿SASC得分较对照组儿童高,癫痫组女童较男童得分高,患儿各年龄段的焦虑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13~15岁癫痫组儿童得分较同年龄段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SASC得分与DSRS、儿童EPQN、P量表得分呈正相关,与E量表得分呈负相关;与监护人SAS得分呈正相关,与监护人EPQ E量表得分呈负相关;而与监护人BDI以及EPQP、N量表得分之间无相关关系.监护人文化程度相同时,癫痫组和对照组SAS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人文化程度不同时,癫痫组SAS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人职业相同时,癫痫组和对照组SAS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人职业不同时,癫痫组SAS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发作形式、影像学表现及病程不同时,患儿SAS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患儿的焦虑水平较正常儿童升高,且与患儿的性别、年龄、患儿和监护人的焦虑或抑郁水平及某些个性特征相关,而与患儿的发作形式、影像学表现、病程长短、监护人的职业和文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其配体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对热性惊厥(FS)患儿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方法40例FS患几分为单纯性FS(SFS)组20例和复杂性FS(CFS)组20例;对照组19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CAM-1/LFA-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FS组患儿ICAM—1 mRNA水平为(0.63±0.39)基因copy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46±0.20)和CFS组患儿(0.41±0.20)基因copy数(P〈0.05);CFS组ICAM—1 mRNA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比较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S组LFA—1 mRNA表达水平为(0.73±0.11)灰度值比。明显高于对照组(0.60±0.15)和CFS组(0.54±0.17)灰度值比(P〈0.05);CFS组患儿LFA-1 mRNA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比较亦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MC ICAM-1/LFA-1基因表达水平在SFS和CFS是不同的,ICAM-1/IFA-1 mRNA表达增高所介导的炎性免疫病理损害在SFS患儿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而CFS患儿ICAM-1/LFA-1 mRNA表达反而下调可能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小儿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介入治疗的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 31例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儿均经DSA确定部位后,再通过导管注入尿激酶、右旋糖酐以观察注药后血管影像学变化,同时检查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否改善.结果 31例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儿,有24例占77.4%示脑血管异常改变,21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者行介入灌注治疗后,即刻观察肌力变化有不同程度提高,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DSA能够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出率,是评价脑血管狭窄、闭塞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护理配合是小儿DSA成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6.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六角莲中的鬼臼毒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浙江部分地区的六角莲[Dysosma pleiantha(Hance)Woods]中的鬼臼毒素进行了分离测定。实验使用Zorbax ODS反相柱,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结果表明鬼臼毒素在34.28分钟呈单一吸收峰,临安、金华和建德六角莲分别含鬼臼毒素0.18,0.95和0.17%。 相似文献
7.
手法确定板障静脉穿刺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于1998-2003年摸索出小儿板障静脉穿刺成功的经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临床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静脉穿刺困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患儿降温的温度。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720例FC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诊断及分型均根据国内标准,其中单纯型热性惊厥(SFS)507例,复杂型热性惊厥(CFS)213例,SFS组根据一次热病中降温温度不同分为A组355例,38-38.5℃开始降温,B组152例,〉38.5℃开始降温。CFS组根据一次热病中降温温度不同分为C组148例,37.5-38℃开始降温,D组46例,38-38.5℃开始降温,E组19例,〉38.5℃开始降温,然后记录以上各组降温后再次发生抽搐的例数。结果 SFS中A组和B组不同温度降温再发惊厥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发生的比例低于B组。CFS中C、D、E组不同温度降温再发惊厥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FS的患儿在体温上升期达到38-38.5℃开始降温,CFS患儿在体温上升期达到37.5-38℃开始降温。 相似文献
9.
再造护理流程以保证儿科护士职责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善儿科护士职责缺乏具体的行为指导的管理方法,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方法归纳、整理出护理工作的转床、静脉治疗、标本采集及皮试容易出现护理风险,通过再造以上4个方面的护理流程并且和儿科护士职责有机结合,促进护理工作完成。结果儿科护士职责落实到位,责任明确,再造流程后同再造流程前发生的护理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再造护理流程促进了儿科护士职责落实,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护士长在护理查房中引导护士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的关键在于不断地创造新知识 ,不断提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而知识创新的基础就在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护理工作要发展 ,也必须要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 ,我们在护理查房中 ,重视引导护士创造性思维[1] 。1 求“难”意识护士长要善于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矛盾点 ,并且正确处理 ,引导和鼓励护士一起思考、实践 ,使护士觉得护理工作还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让护士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并且责任重大。例如 :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存在颅内高压 ,同时又伴有肺炎且痰多的患者 ,护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