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17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1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龚英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6):66-6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l占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行腹腔镜联合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痛经缓解率和并发不孕症患者妊娠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总缓解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2%(P〈0.05)。实验组痛经缓解率为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P〈0.05)。实验组并发不孕症患者妊娠率为61.5%,高于对照组的40%(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我科治疗2型糖尿病协定处方之一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药治疗组31例,西药对照组34例,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以及中医证候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医症候疗效方面,中西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PG、2hP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下降中西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西药同时,接受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能更好地控制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及临床症状,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采用特异性对比剂进行乳腺癌模型活体MR分子成像的可能性,及其在诊断乳腺癌方面的价值。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将Gd-DTPA-BSA与单克隆抗体chTNT反应生成MR特异性对比剂Gd-DTPA-BSA-chTNT。在5周龄雌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BALB/c裸小鼠原位接种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制作动物模型。将12只人乳腺癌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注射Gd-DTPA-BSA-chTNT,后者注射含相同Gd离子浓度的Gd-DTPA,两者均经尾静脉注射,注射剂量均为0.2 ml/只。测量SE T1WI平扫及引入对比剂5 min及1、2、3、4、8、12、24 h后的肿瘤信号强度,并计算对比度噪声比(CNR)。将右侧前肢肌肉组织信号变化作为参照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注射对比剂Gd-DTPA-BSA-chTNT后1 h裸鼠瘤体信号强度开始升高,于4 h达到高峰,且延迟24 h后信号强度仍有增高,与注射对比剂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裸鼠肌肉信号始终无明显升高,与注射对比剂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注射对比剂Gd-DTPA后5 min及1、2、3、4 h裸鼠瘤体及肌肉信号变化与注射对比剂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8 h后成像显示对比剂退出,与对比剂注射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特异性对比剂Gd-DTPA-BSA-chTNT,对乳腺癌(MDA-MB-231)裸鼠模型肿瘤灶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靶向作用,可用于乳腺癌模型活体MR分子成像研究,并将有利于乳腺癌病灶的检出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广西梧州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施<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完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落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措施,保障和促进集体儿童的身心健康.方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评审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检查,并对现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检查对象的梧州市49家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架构已初具规模.并按要求开展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发展不平衡.在部分托幼机构中,办园设施及保健人员业务水平存在薄弱环节,集体儿童体重、身高达标率与其它地区相比存在距离.结论今后必须加强对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管理,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卫生保健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集体儿童的卫生保健整体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尿道对端吻合术与内窥镜方法治疗创伤性后尿道狭窄2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0年 7月至 2 0 0 0年 3月收治创伤性后尿道狭窄 2 9例 ,应用尿道对端吻合术与内窥镜治疗 (尿道内切开术、尿道电切术、液电去除瘢痕尿道成形术 )两种方法 ,观察了术日至能通畅排尿的时间、平均尿道扩张次数及尿道扩张的百分率。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共 2 9例 ,均为男性。致伤原因为交通伤、土石砸伤、高处坠落伤等。16例在外院行尿道会师术或膀胱造瘘术 ,13例在我院治疗其他脏器损伤的同时行膀胱造瘘术。治疗尿道狭窄前的病程为 2~ 8个月。随机分为两组 :(1)尿道对端吻合术组 :12例 ,年龄 2 3~ 42岁 ,其…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胰母细胞瘤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14例胰母细胞瘤的术前CT及MRI资料。14例患儿中,9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3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和MR平扫、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增强和MRI平扫检查,1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MRI检查病例中,3例同时行DWI检查。结果:肿块大小4.0~14.6cm,平均约8.4cm。6例(6/14,占42.9%)位于胰腺体尾部,5例(5/14,占35.7%)位于胰头部,3例(3/14,占21.4%)位于胰尾部。4例(4/14,占28.6%)呈分叶状,9例(9/14,占64.3%)呈类椭圆形,1例(1/14,占7.1%)呈葫芦形。所有肿瘤均表现为边界清或不清的不均质肿块,伴囊变及(或)坏死,4例囊变及(或)坏死区域显著,超过肿瘤体积50%,其中1例囊变坏死区域大于90%。增强后肿块均呈不均匀强化,9例(64.3%)伴包膜或部分包膜样强化,9例(64.3%)病灶内及(或)周边区域可见小血管。肿块内出血3例(3/14,占21.4%),13例行CT检查的病例中8例(8/13,占61.5%)伴有钙化。4例胰管扩张,其中2例合并胆管扩张。14例中10例(10/14,占71.4%)侵犯周围血管;6例(6/14,占42.9%)发生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4例,肝、骨转移1例,肺转移1例。3例行DWI检查的病灶实性区域均呈高信号,最大横截面实性成分的ADC平均值为884.2×10-3mm2/s。结论:胰母细胞瘤具有体积较大,肿瘤内钙化囊变、坏死多见及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特点,易侵犯周围脏器、血管及发生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注射液引起急性血液三系减少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临床医师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对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葛根素注射液前后的血液主要参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葛根素可能引起患者急性血液三系(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结论:对由葛根素引起的急性血液三系减少的不良反应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虽然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在1994年制定脾脏挫裂伤的影像学分级,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在国内很少有中心对儿童脾挫裂伤进行分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儿童创伤性脾破裂伤影像学分级与临床诊治特点,探讨儿童脾挫裂伤影像学分级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保守治疗过程中的难点.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急性创伤性脾破裂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影像学损伤分级,同时对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禁食、抗生素使用、卧床休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共纳入59例,占同期腹部损伤患儿的29.3%(59/201);男41例,女18例;年龄中位数9.5岁(3个月~16岁);跌倒/坠落伤23例,交通伤27例,其他类型损伤9例.影像学分级Ⅰ级5例,Ⅱ级26例,Ⅲ级21例,Ⅳ~Ⅴ级6例,不明确1例.其中2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临床治疗包括禁食、绝对卧床、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和随访过程中有49例患儿行2次以上CT检查.59例均行保守治疗,1例中转手术,术后无相应并发症,余58例均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密切观察伤情变化的条件下,对儿童创伤性脾损伤行保守治疗较为安全.发病早期行影像学分级可能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减少患儿放射性暴露. 相似文献
10.
龚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24):42-4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内服进行治疗,治疗组单纯使用米非司酮,各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完成后进行子宫肌瘤体积检查。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率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可将中西医结合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