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述了炭疽生物恐怖、炭疽在中国的流行概况、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最新进展。同时介绍了炭疽的预防与控制,提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生物恐怖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链球菌M蛋白在银屑病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胃蛋白酶消化的方法获得M蛋白粗品(pep -M) ,其不同剂量对银屑病组和健康人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PBMCs)增殖的影响用MTT方法检测。用3H -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ep -M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 -16的作用。结果 :pep -M可以明显促进银屑病组和对照组的PBMCs增殖 (P<0.05) ;并且银屑病组PBMCs的增殖强度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pep-M不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DNA合成 ;相反 ,大剂量时出现Colo -16细胞死亡增多的现象 ,Colo -16细胞亚二倍体细胞的含量并未明显增加。结论 :pep -M对角质形成细胞没有直接的促增殖作用。它可能通过M蛋白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原有丝虫病流行县 (市、区 ) 71个 ,先后于 1980~1988年通过卫生厅组织的基本消除丝虫病考核 ,全省于 1989年经卫生部组织考核 ,确认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基本消除丝虫病后 ,1980~ 1996年共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176 0例。为探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微丝蚴血症者的分布规律及其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 ,做了此调查分析 ,报道如下。1 方法对历年病原学监测中发现的微丝蚴血症者进行个案调查 ,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 .1 微丝蚴血症者检出情况  1980~ 1996年全省共血检412 15 90人 ,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176 0例 ,平均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的整合子流行情况,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天津地区60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其耐药情况.应用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初筛整合子并分型,用PCR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并测序.结果 6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1株检出整合子(18.3%);PCR-RFLP结果显示均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Ⅰ类和Ⅱ类整合子.IRPA对多数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Ⅰ类整合子为天津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主要类型,整合子中包括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rtosa,Pa)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多糖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别收集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浮游菌及生物被膜菌,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基因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多糖合成相关基因pslA、algD.pelA的mRNA在生物被膜菌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浮游菌.结论 .pslA、algD,pelA的表达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密切相关,在生物被膜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pap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对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UPEC)132株的papA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 根据F13型pap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在二引物5′端加上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BanHⅠ的酶切位点。采用此引物扩增132菌株p菌毛粘附基因群的papA基因,扩增产物克隆人质粒,选取阳性重组质粒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UPEC132株经PCR法扩增获得约700bp的papA片段,经克隆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CT2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汉坦病毒SEO型代表株L99G2蛋白的多表位抗原基因(mea)。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L99株G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综合分析及预测,优选B细胞表位,引入GPG间隔序列串联表位,设计mea,然后应用重叠PCR法构建mea,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2a(+)。结果优选出5个B细胞表位,设计并成功构建mea,PCR定向克隆获得pET32a-mea重组表达质粒。结论首次构建了汉坦病毒G2糖蛋白mea及其原核表达系统E.coliBL21/pET32a-mea,为其表达及免疫学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夏季一起小学校流感样暴发疫情中分离出2株甲1亚型流感病毒株HA1基因变异情况。方法MDCK细胞和鸡胚双腔法分离流感病毒,收获病毒液提取病毒的RNA,进行RT—PCR,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新分离株HA1基因长度为325个氨基酸,与国际疫苗株A/NewCaledonia/20/99相比氨基酸同源性高于98%,氨基酸替换位点有5个,其中165位位于抗原决定簇Cal区。结论天津地区新分离甲1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发生进一步漂移,但变异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致肾盂肾炎大肠埃希菌(UPEC)132对细胞的粘附和侵袭能力。方法:对比致病菌株UPEC132及无菌毛代表菌株E.coli K-12 p678-54对Vero、Ketr-3及EJ细胞的粘附率、粘附指数和侵袭指数。结果:E.coli K-12p678-54对此3种细胞无粘附无侵袭,而UPEC132对其有明显作用,可致细胞形态明显改变直至死亡。UPEC132对Vero、Ketr-3及EJ细胞的粘附率分别为(61.44±3.21)%、(55.22±4.09)%和(58.67±5.1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3种细胞的粘附指数分别为1.44±0.06、1.74±0.09和2.27±0.18,有显著性差异(P<0.05)。UPEC132对EJ和Ketr-3细胞的侵袭指数分别为(3.25±0.20)×10-3和(3.00±0.34)×10-3,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均高于对Vero细胞的侵袭指数[(2.61±0.32)×10-3,P<0.05]。结论:UPEC132对Vero、Ketr-3、EJ细胞均有粘附和侵袭能力,其中对EJ细胞的粘附能力最强,侵袭力也较Vero细胞强,可利用该细胞深入研究UPEC132的毒力及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1985年我们对江苏省吴江县原定为尚未治愈的208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鉴别诊断。 方法 除病史采集、体检外,以多项实验室检查为主,综合分析。 结果 208例分成三类:第一类为单纯晚血患者85例(40.9%):第二类为晚血合并乙型肝炎感染者109例(52.4%);第三类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者14例(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