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门诊确诊为隐翅虫皮炎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谊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
住院患者潜伏梅毒检出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潜伏梅毒在住院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其特征。方法对309例合并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潜伏梅毒患者在性别上无差异,男、女比例为1∶1.07;年龄18~84岁,其中31~80岁276例;潜伏梅毒分布在所有的临床科室,骨科占20.06%居首位;患者血清RPR滴度较低,〈1∶4占82.20%。结论 潜伏梅毒好发中老年;在住院患者中分布很广,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干预治疗效果,为提高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将91例特应性皮炎患儿随机分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给予连续性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干预,追踪2年,然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2岁年龄段实验组总有效率为5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岁年龄段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总有效率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岁和3岁年龄段实验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连续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特应性皮炎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预测方法。方法:共抽取427例新生儿脐血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脐血IgE含量和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5含量,并记录家族过敏史、季节、宠物、皮肤感染、喂养方式、父亲吸烟、居住地、性别等危险因素的情况,随访12个月,追踪观察特应性皮炎患病情况。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结果:①脐血IgE中位数为0.54IU/mL;脐血IL-5均数为5.20pg/mL;标准差为2.14。②从单因素、多因素两方面筛选出脐血IgE、脐血IL-5、家族史为主要危险因素。③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模型及预测概率分类图。结论:通过测定婴儿脐血IgE、IL-5水平结合家族过敏史建立预测模型对特应性皮炎发病可进行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干预治疗效果,为提高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将91例特应性皮炎患儿随机分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给予连续性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干预,追踪2年,然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1)2岁年龄段实验组总有效率为5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岁年龄段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总有效率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岁和3岁年龄段实验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开展连续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9.
儿童皮肤病是皮肤病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病种的分布和防治上有不同于成人的一些特点.为了解本地区的情况,笔者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皮肤科初诊的2451例儿童皮肤病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0.
233株支原体鉴定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支原体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本地区NGU患者233株支原体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鉴定,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JOS敏感性最高为81.6%,CPE敏感性最低为6.3%。结论: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减少耐药敏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