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3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76篇 |
内科学 | 19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综合类 | 26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67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18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1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6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8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 and transmucosal potential difference in stress rat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EfectsofelectroacupunctureongastricmucosalbloodflowandtransmucosalpotentialdiferenceinstressratsXUGuanSun1,SUNYong1,WANGZhe...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可抑制肝细胞增生 ,抑制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对肝细胞有丝分裂的促进作用 .肝炎患者肝组织中 TGFβ1和 HGF的 m RNA表达明显增加 ,它能表达乙型肝炎病毒 (HBV) X基因 (HBX)的转基因小鼠中HBX基因可激活 TGFβ1基因的转录 [1 ,2 ] .我们对急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进行 TGFβ1和 HBX蛋白测定 ,并研究它们的变化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急性乙型肝炎 (AHB)患者 19(男 13,女 6 )例 ,年龄 18~ 45岁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2 (男 15 ,女 7)例 ,年龄 2 2~48岁 ;肝硬化 (L C) 2 … 相似文献
6.
肿瘤坏死因子对牛肺动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及蛋白激酶C抑制剂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可剂量依赖地引起牛肺动脉内皮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率(LDH%)升高,促进中性粒细胞向内皮细胞粘附,并可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DNA合成。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1-(5-异喹啉磺酰基)-2-甲基哌嗪(H-7)和槲皮素一方面可剂量依赖地抑制TNF对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另方面又可通过抑制TNF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粘附增加,减轻TNF对内皮细胞的间接损伤作用,同时还可抑制TNF对内皮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从而间接加强内皮细胞对损伤的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7.
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免疫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11/2006-01收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为肺心病组,于急性加重期入院第2天7:00,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免疫浊度法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G,IgM,IgA及补体C3)。以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120例是否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T细胞亚群:肺心病组CD3 ,CD4 水平低于对照组(0.52±0.06,0.62±0.04;0.32±0.06,0.41±0.06;P均<0.05),CD4 /CD8 高于对照组(1.96±0.26,1.84±0.78,P<0.05)。②免疫血清指标:肺心病组IgA、补体C3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组[(1.26±0.74),(2.45±0.85)g/L;(6200±217),(9960±302)mg/L;0.34±0.08,0.57±0.07;P均<0.05]。结论: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受损,尤以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更突出,且与病情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8.
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的方法进行大样本、多基因的多态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多个基因同时进行多态性分析的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的方法,以满足其在临床检验中进行基因多态性鉴定时的应用。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5于河南省新乡医学院分子生物研究室完成。进行临床普通血液常规检测的患者血样200份(由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提供),采用临床血样,提取DNA后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扩增,并以扩增后的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是否出现相应的扩增条带作为基因分型的标准。应用优化后的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的方法分析以下基因的多态性:肿瘤坏死因子α-308A/G和-238G/A变异、白细胞介素6-174G/C变异、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10B外显子第188位的C/T变异。并由此优化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的方法,以达到应用同一个多聚酶链反应扩增程序,可同时对多个基因、多个临床样本的基因多态性同时进行分析,且基因型清晰,分型快速、准确。结果:①用20 g/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可看到每泳道内可有2条或1条扩增产物,其中阳性对照β珠蛋白基因的扩增片段长268 bp,此条带可以出现、减弱或者不出现。②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308A/G存在G/G和A/G两种基因型;肿瘤坏死因子α-238G/A位点可检测到的基因型有G/A、G/G和A/A3型;白细胞介素6-174G/C变异位点可检测到的基因型均为G/G纯合子;细胞色素P4502D6*10B外显子第188位的C/T位点可检测到的基因型为C/C、C/T、T/T3型。结论:优化后的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适合对大样本,多个基因的单核苷酸位点变异进行多态性分析,快速、准确、成本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舒软肝丸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04在三峡大学中药药理国家二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80只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8只,模型组72只。在造模过程中死亡30只,造模6周末随机取2只检测造模成功后,剩余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2只、益舒软肝丸0.4g/kg组10只、益舒软肝丸0.8g/kg组9只、益舒软肝丸1.6g/kg组9只。②实验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油剂、高脂低蛋白食物复合因素造肝硬化模型。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只)灌服,治疗组给予益舒软肝丸的混悬液灌胃,1次/d,连续灌胃12周。③实验评估:观察动物的饮食、活动、毛色、死亡等情况。于实验末称动物体质量及全肝、脾脏湿质量,计算脾指数和肝脏指数。取部分血清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另取部分血清按放射免疫试剂盒方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和Ⅲ型前胶原水平。取肝左叶,制备切片分别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和VG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①大体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无死亡,营养状况良好。模型对照组大鼠毛质粗糙,消瘦,精神萎靡,动作迟钝,易激惹,个别老鼠趾甲易出血,死亡4只;益舒软肝丸0.4g/kg组死亡3只,益舒软肝丸0.8g/kg组死亡2只,益舒软肝丸1.6g/kg组死亡2只。②体质量和肝脏、脾脏脏器系数: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各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回升(P<0.05);模型对照组肝脏、脾脏脏器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各组肝脏、脾脏脏器系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益舒软肝丸0.8g/kg组与正常对照组最接近。③肝功能各项指标:用药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胆碱酯酶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用药各组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益舒软肝丸0.8g/kg组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水平作用最明显。用药各组羟脯氨酸含量也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④组织学变化: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用药组组织切片显示汇管区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未见假小叶结构。结论: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成功构建了大鼠肝硬化模型。益舒软肝丸有很好的逆转肝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射频毁损治疗肝脏肿瘤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肝脏肿瘤包括肝原发性肿瘤和肝转移瘤,其治疗目前仍首选手术切除,但确诊时85%~95%的患者已失去手术切除时机,对难以手术治疗的患者已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如肝动脉栓塞化疗(TAE)、经皮无水酒精注射、微波、激光、冷冻、高功率超声聚焦等。射频毁损(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近年国外刚用于肝脏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患者易耐受、肿瘤复发可重复治疗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 射频治疗仪及治疗机制 1868年法国的d'Arsonval发现高于10KHz的高变电流通过活体组织时,并不引起神经肌肉的应激,但局部产热造成组织毁损,自此射频毁损术在神经及心血管领域得以应用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