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男性32岁.因右眼红痛,视力骤降数天入院.视力右眼0.12,左眼0.04,双眼混合性充血,灰白色Kp( ),Tyn( ),F1( ),视乳头充血水肿,黄斑部水肿.  相似文献   
2.
时乐  黎蕾  姜春辉  王玲  黄欣 《中国临床医学》2006,13(2):305-306,329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病理形态学改变特征。方法:临床检查确诊为病理性近视患者100例(172眼)行OCT检查。用Macular Thickness Map、Fast Macular Thickness及Line程序扫描黄斑区、视乳头、颞侧大血管弓、色素改变及近视弧等部位。结果:将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按部位不同分为4类,其中,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病变中89眼(51.7%)可见玻璃体后皮质黏附,黄斑全层裂孔15眼(8.7%),黄斑板层孔2眼(1.2%),黄斑前膜(EMR)11眼(6.4%)。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改变中13眼(7.6%)发生无黄斑裂孔的后极部神经上皮层浅脱离,其中5眼(2.9%)可见后极部视网膜脱离周边部网膜外层劈裂,神经上皮层内层劈裂3眼(1.2%)。33眼(20%)发生视乳头颞侧近视弧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浅脱离。色素上皮厦脉络膜病变中140眼(81.4%)视网膜色素上皮不均匀萎缩,Fuchs斑10眼(5.7%),近视弧165眼(95.9%),后极部脉络膜广泛萎缩117(68.0%)眼。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25眼(14.5%)。巩膜改变中后巩膜葡萄肿146眼(84.9%)。结论:OCT可活体观察病理性近视的眼底组织病理学改变,对分析其眼底病变特征及病程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钝伤性前房出血6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钝伤性前房出血是眼外伤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它可单独发生,也可和其他眼球组织损伤同时存在.多数病例病情较轻,治疗后可完全恢复;但也有不少病例因病情较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并发症并造成失明,关于本病的治疗,还存在许多不同意见.本院自1957年至1986年间共有63例钝伤性前房出血住院病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宫颈癌化疗病人的味嗅觉改变(taste and smell alterations,TSAs)发生情况,探讨TSAs与病人自我报告症状及困扰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以2017年9月在四川省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住院,行紫杉醇类+铂类化疗,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宫颈癌病人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味嗅觉调查表(the Taste and Smell Survey,TSS)和中文版M.D.安德森症状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共发放和收回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50份(93.75%)。108例(72.0%)报告TSAs,化疗1个或2个疗程的87例病人中有51例(58.6%)报告TSAs,化疗5个或6个疗程的12例病人(100.0%)报告TSAs。病人自我报告的13个核心症状中发生率前3位的是口干(94%)、胃口差(88%)、疲劳(88%),TSAS程度对核心症状数有影响(F=11.143,P0.01),核心症状得分与TSS得分有相关性(P0.05),仅有疼痛得分与TSS得分无相关性(r=0.237,P=0.097)。TSAS程度对生活的干扰数有影响(F=4.128,P=0.011),对日常生活干扰情况得分与TSS得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化疗病人TSAs出现早、发生率高,且随着TSAs程度加重,病人自我报告症状及其对生活的干扰也越多、越重,尤其是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5.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之一,因早期可无症状而不易被发现,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太田痣作为一种先天性眼部皮肤色素沉着类疾病,易于发现和诊断,其脉络膜的色素增多常伴发脉络膜痣,而后者恶变的概率很高,因此定期随访对早期诊断太田痣可能发生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有着重要的意义。早期较小的脉络膜黑色素瘤与其他脉络膜占位性病变鉴别的难度很大,本病例汇集了各位专家在病例讨论中的观点,希望能对广大眼科医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卵巢癌患者术后的核心症状及其恢复情况。方法∶以 2019 年7~10 月在我院妇科肿瘤病房住院的卵巢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MD安德森症状量表,收集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2 、3、5、7 、14、21天的数据。结果∶共纳入 101 例卵巢癌患者。患者术后最严重的5个症状依次为;疲劳(100,0%),瞌睡(100.0%),胃口差(97.0%)、睡眠不安(83.2%)、疼痛(70.3%)。在术后21天,疲劳的得分最高(2.90±0.93)分,中重度比例亦最高(20.79%)。疲劳的平均恢复时间为(17.69±4.48)天。63%的患者在术前有中重度胃口差,在术后21 天时仍有 16.83%的患者未恢复至轻度及以下。睡眠不安在术前中重度比例最高(62.4%)。瞌睡和疼痛恢复最快,平均为(3.41 ±1.18)天和(5.34±3.66)天。结论∶疲劳、瞌睡、胃口差、睡眠不安和疼痛是卵巢癌患者术后的五大核心症状,瞌睡、疼痛在术后5 天内得到有效控制,疲劳、胃口差和睡眠不安是持续性的症状。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疲劳、睡眠障碍、纳差的特点及干预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洋  黎蕾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048-2052
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是多种眼底病致盲的主要原因,好发于黄斑区,严重影响中心视力。 CNV常用治疗包括相对选择性治疗———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选择性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但PDT治疗后视力不提高,还可上调VEGF的表达、继发炎症反应;抗VEGF药物需多次注射以维持疗效,进而带来不良反应的风险和经济负担。目前, PDT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CNV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使得联合疗法成为 CNV 治疗的选择之一。为了减少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实施联合疗法时是否变更PDT治疗参数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军事训练中髌骨不稳致髌骨一过性外侧脱位(TLPD)的相关因素及MRI表现。方法 选取126例男性髌骨不稳士兵为研究组,80例男性髌骨稳定士兵为对照组,比较2组TLPD发生率,并统计易导致TLPD的军事训练科目。评估研究组膝关节稳定相关参数,筛选TLPD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膝关节损伤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TLPD发生率为84.9%,对照组为20.0%,2组TLPD发生率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髌骨不稳情况下,TLPD高发的训练科目为跑跳类训练,占82.2%;其中研究组400 m障碍训练科目致TLPD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训练科目(P<0.05),≥2种以上髌骨不稳因素TLPD发生率显著高于单一髌骨不稳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高位髌骨、滑车发育不良、髌骨倾斜角>17°、TT-TG距离≥20 mm与TLPD存在相关性;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滑车发育不良及TT-TG距离≥20 mm是TLPD的独立危险因素。MRI检查结果显示,TLPD易造成典型的骨挫伤、骨折及相关软组织损伤,研究组107例TLPD患者髌骨及股骨挫伤、膝关节积液发生率为100.0%,内侧髌股韧带损伤发生率为88.8%。结论 军事训练中,髌骨不稳是TLPD的危险因素;跑跳类训练是TLPD高发科目,以400 m障碍训练最为常见;髌骨部分因素滑车发育不良及TT-TG距离≥20 mm是TLPD的独立危险因素;TLPD造成典型的髌骨及股骨挫伤、内侧髌股韧带损伤,MRI能准确诊断TLPD,可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9.
刘洋  黎蕾 《国际眼科纵览》2014,38(6):403-409
多点扫描激光是采用半自动模式的视网膜扫描光凝器,与传统单点激光相比,曝光时间短、能量密度低、定位更精准,踩一次脚踏开关可以连续发射多个激光脉冲,通过预设模式形成不同排列形状的激光光斑,如圆型、矩型、弧型和“黄斑型”等.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一次或两次治疗即可完成全视网膜光凝术,采用弧型或“黄斑型”预设模式一次脚踏开关即可完成黄斑区光凝.此外,还可用于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Coats病等视网膜血管疾病,其疗效与传统单点激光相似,且不良反应少,患者的舒适度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诊为脑卒中的卵圆孔未闭(FPO)的诊断状况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首诊为卒中而住院159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常规排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及血脂异常、心源性栓子、周围血管系统疾病、血管炎、高凝状态等卒中原因,无阳性发现者为"隐源性卒中",则进一步行经胸心脏彩色超声(TTE)、经食管超声(TEE)和心肺血管造影(CTA)检查以排除有PFO。结果以脑卒中首诊的患者中,有18例无法确认卒中原因,进一步检查发现PFO 11例:其中TTE检查发现1例,TEE+声学造影检查证实9例,CTA检查证实1例。所有PFO经封堵或手术处理:10例接受TE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1例因PFO上骑跨血栓直接行体外循环胸腔镜下血栓取出+PFO缝闭术;术后所有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卒中症状缓解或消失而出院,常规抗凝3个月,随访6个月PFO无复发。结论对于脑卒中尤其是隐源性卒中应排除有无PFO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