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4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56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61篇 |
内科学 | 56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150篇 |
预防医学 | 96篇 |
眼科学 | 19篇 |
药学 | 54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45篇 |
肿瘤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泰安市RhD抗原阴性无偿献血者表型库,保证临床需求.方法:应用微板血型血清学方法对献血者进行RhD抗原筛选,采用试管法进行RhD抗原阴性确认,用分型血清进行RhD阴性表型分型.结果:89 860名献血者中检出RhD抗原阴性者352名,占0.39%,RhD抗原变异者10名,占0.01%.d基因频率为0.062 6,D基因频率为0.937 4,以ccdee所占比例最多,为57.39%,cde基因频率为0.047 4,其次为Ccdee占33.80%,其他表型则少见或罕见,其分布特征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结论:进行RhD抗原阴性无偿献血者表型分型,对于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首先要声明的一点:能完全符合以下11项测试,够格称为"真正健康"的男人,简直百里挑一!绝大多数男人想的是:如果今天早晨我能起床去上班,那么我肯定是健康的.而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的完满状态."看看,这已远远超出了没病没痛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对针刺的磁共振研究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获取2004年1月至2022年4月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发表的基于磁共振的针刺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国家、作者、关键词、共被引参考文献的共现、聚类或突现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 共纳入696篇文献,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来自中国的文献在发表数量上占优势,来自美国的文献在重要性上占优势。发文量排名前5位作者为Jie Tian、Jian Kong、Wei Qin、Fanrong Liang、Lijun Bai。中心性排名最高的作者为Jian Kong。前5个高频关键词为功能磁共振成像、刺激、疼痛、针刺、电针。中心性排名最高的关键词为功能磁共振成像。关键词聚类结果为皮层、随机对照试验、功能连接、前扣带皮层、神经再生、人脑、康复、系统综述、脑部活动、个案报道。突现持续至今的关键词有meta分析、默认模式网络、疗效等。共被引参考文献聚类结果为针刺特异性、抑郁、慢性腰痛、针感、杏仁核、无先兆偏头痛、安慰剂、外关、运动、皮质下卒中。结论 针刺的磁共振研究热点包括针刺生理学反... 相似文献
5.
铬化合物对女工生殖功能影响的调查研究河南医科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陈琼宇,李洪,徐玉宝,姚武,李时恩,孟爱民,陈琛以电镀和皮革行业58名19~40岁,工龄1~23年的铬作业女工为调查对象,并以相近年龄和工龄的95名非接触行业的女工为对照组进行了生殖流行病...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微波电疗法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建骨折模型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验组各15只),实验组微波治疗30 d,对照组不予治疗,采用X线平片观察第10天及第30天两组大鼠骨折愈合的情况;另取3只SD大鼠分离BMSC体外培养,对照组正常培养,实验组进行0.5 W/cm2微波照射60 min,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评价两组BMSC的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blot检测两组BMSC中HIF-1、VEGF、FGF、PDGF、IGF-1的表达.结果 X线平片结果表明照射第10天对照组与实验组射线相对密度分别为(0.81±0.10)和(0.94±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而第30天两组分别为(0.96±0.12)和(0.99±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划痕实验对照组距离基线迁移距离(192±15)μm,实验组迁移距离(430±21) 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对照组迁移细胞数(68±18)个,实验组迁移细胞数(112±25)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BMSC中HIF-1及VEGF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而FGF、PDGF、IGF-1表达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微波可能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而影响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聚多卡醇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疗效及其对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
方法 选取腮腺区血管瘤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替洛尔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瘤内局部注射1%聚多卡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儿COX-2、CTGF阳性率、VEGF水平及免疫功能。
结果 2组患儿平均服用阿替洛尔6个月,观察组患儿平均注射1%聚多卡醇3个疗程。76例患儿均完成治疗,随访12个月无失访。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完成后观察组VEGF水平及COX-2、CTGF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聚多卡醇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具有抑制COX-2、CTGF及VEGF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2023年版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示范目录(第23版)与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第9版)进行分析,首先梳理目录调整的工作流程与递交申请所需的材料;接着归纳新版目录的调整依据和特点,目录内的药物数量创历史新高、广泛纳入创新药、审慎遴选儿童药、重视临床获益证据与公共卫生可负担性。建议参考WHO经验,结合国情尽快对我国基本药物目录进行更新,注意基药目录与医保目录的区别与联系,做好目录衔接,满足基本用药需求,确保药品可及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