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改变与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3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空腹血糖(FPG)、胰岛素(Ins)、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另3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采用李光伟等提出的ISI方法进行胰岛素抵抗(IR)计算。结果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Ins、C-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IS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ISI明显降低,存在IR,IR作为腔隙性脑梗塞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胰岛家抵抗(IR)与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糖(FPG)、胰岛家水平(FINS)、C-肽、总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另28例正常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同时采用李光伟等提出的胰岛家敏感指数(ISI)方法进行IR计算。结果: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FINS、C-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IS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组FIN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ISI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存在IR,IR作为腔隙性脑梗塞独立危险因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Aim To deteremine the alter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the 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in lymphocyte in patients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Methods IVST and LVPWT were measured in patients with echocardiography. P53 protein expression was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Positive P53 expressions were found in both hypertension group(70%) and control group(14%)(P<0.01), and the positive cell incidence of P53 protein was 59.9% in 50 hypertensive patients and 22.8% in normal persons(P<0.01).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VST and LVPWT correlated positively to the positive cell incedence of P53 protein. Conclusion These data sugges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may be associated the development of left ventricle hypertroph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效降压药临床应用逐渐增加,并有取代短效降压药的趋势。但由于临床应用时间不长,有关各类长效制剂降压效果,并无一致的结论,因此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仍属必要。我们选择第三代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进行药物降压效果、谷峰比值、安全性等方面研究,以期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微循环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因此,如何改善微循环已成为治疗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组观察了苯那普利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为判定其降压疗效提供直观途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钙离子拮抗剂常用于高血压治疗,这些药物除了心血管作用外,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因此作者观察了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是否与胃肠道出血(GIH)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方法1985~1992年,在三个社区对年龄大于等于68岁的163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参加者分别口服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钙离子拮抗剂,三种药物联合应用者予以排除。通过检查出院诊断和死亡病历,对GIH的发病率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埋藏后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枕叶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对19例经无创方法难以定位致痫灶的药物难治性枕叶癫痫(OLE)病人,开顷埋置硬脑膜下条状、栅格状电极和深部电极,行V-EEG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EEG)变化,确定发作起源区,再手术切除致痫灶。结果:16例埋置硬脑膜下电极,3例联合应用硬脑膜下电极和深部电极。颅内电极V-EEG监测36~192h(平均68h),均记录到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及发作期EEG情况。行枕叶致痼灶切除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3例发作消失(EngelⅠ级),4例偶发(EngelⅡ级),2例发作减少75%以上(EngelⅢ级)。结论:在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OLE中,开颅埋藏硬脑膜下电极、深部电极,行V-EEG监测,根据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的节律和范围,可精确定位致痫灶。  相似文献   
7.
比索洛尔治疗2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1996年2月至12月,使用比索洛尔对22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的收缩压分别为2228±216kPa(1671±162mmHg)、1999±222kPa(1493±167mmHg)、1890±185kPa(1418±139mmHg)、1793±172kPa(1345±129mmHg),舒张压分别为1391±095kPa(1043±71mmHg)、1231±127kPa(923±95mmHg)、1171±107kPa(878±80mmHg)、1152±107kPa(864±80mmHg)。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明显,其显效率为820%,总有效率为943%,无效率为57%。说明比索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且副作用少。不同剂量达到降压目标例数不同,其中以5mg和10mg达到降压目标例数最多,分别是102例及78例。说明多数病人用药剂量在5~10mg之间即可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70岁,于 1997年 7月 17日外伤致C6 7骨折伴脊髓损伤,并出现高位截瘫。患者长期卧床,多次在我院骨科行骨牵引、康复治疗。患者高位截瘫后,反复出现严重的血压波动,最低血压 40 /20mmHg(1mmHg=0 133kPa),最高血压 200 /110mmHg,并经常突然全身不适、面色苍白、心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SAH)对内侧颞叶癫痫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5月接受SAH治疗的67例内侧颞叶癫痫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均行详细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包括智商、记忆商和语言功能。结果 36例行左侧SAH,31例行右侧SAH。术后1年,癫痫控制效果达到Engel分级Ⅰ级50例,Ⅱ级7例,Ⅲ级8例,Ⅳ级2例。术后3个月,左侧手术病人言语功能、记忆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右侧手术病人言语理解指数、语义流畅性测验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无论是左侧手术病人,还是右侧手术病人,智商、记忆商、言语功能较术后3个月略改善(P>0.05);手术前后视觉记忆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海马硬化性内侧颞叶癫痫行SAH后,左侧手术病人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言语和记忆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枕叶癫痫(BECOP)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EEG)特点,以期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47例BE—COP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EBOS)组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LOS)组,对比研究两组的起病年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发作时间分布、临床特征、EEG改变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结果:EBOS组平均起病年龄为(5.2±2.8)岁,以自主神经症状发作为主,发作频率低而持续时间长,有夜间发作倾向;LOS组平均起病年龄为(10.3±3.2)岁,发作频率高而持续时间短,视觉症状常见,可出现视幻觉,易继发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以白天发作为主。两组患儿头眼偏转发作、跌倒发作及发作后头痛、呕吐症状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发作间期EEG大部分显示枕区为主的棘、尖慢波,但EBOS组较局限且波形典型,LSO组易于泛化。发作期显示枕区或额区为主或全脑节律性棘慢波活动。EBOS对抗癫痫药物反应好,单药治疗23例(92%)可完全控制发作;LOS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稍差,14例(63.6%)可控制发作,5例好转,3例无效。结论:EBOS和LOS在起病年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发作时间分布、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视觉症状、EEG放电特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等方面均有差别,综合分析可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