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地区大肠杆菌O157∶H7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家畜、肉菜市场及屠宰场中动物、动物源性食品原材料中大肠杆菌O157H7的分布及这些细菌对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性。了解这些细菌对小白鼠的致病力。方法样品采集送实验室后,接种mEC+n肉汤培养基中于41℃增菌24h,取增菌液接种CTSMAC平板,37℃培养24h,挑取可疑菌落,经血清学检验、微量生化实验初步确认。再用5重PCR对它们进行基因检测确认。然后在小白鼠中进行毒性试验;用药敏试纸测试它们对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性。结果共检查猪、牛粪便、猪肉样品及肝肺拭子样品共774份,检出4株O157H7,检出率052%;对分离菌株作药物试验,发现菌株对四株素,链霉素、青霉素、磺胺类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我们首次对广东省作O157H7较全面的调查,分离出4株O157H7。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外已公布的AIVH5N1亚型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8对引物,对H5N1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毒株A/Duck/Guangdong/DG01/05(简称DG01)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RT-PCR、测序及序列分析。DG01株基因组由PB22341bp,PB1 2341bp,PA2 233bp,HA1 779bp。NP1 565bp,NA1 398bp,M1 027bp。NS 875bp8个节段组成,与往年及同年一些流行株比较分析结果显示。DG01株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基因特征,NA基因及NS1基因均有部分缺失,从基因特点分析属于2005年流行代表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快速荧光斑点抑制实验用于狂犬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嵌合狂犬病毒HEP-GFP株为基础毒株,建立了一种新型快速荧光斑点抑制实验(RFFIT-GFP);并对多份人、犬、猫的血清进行了检测,还将该检测结果与传统的RFFIT,ELISA相比较。结果与结论RFFIT-GFP和RFFIT,ELISA测定的结果基本相一致,特异性都比较高,而且RFFIT-GFP是一种比它们更为简便、经济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拯救狂犬病毒HEP-Flury-mEG株,为疫苗制备奠定基础。方法将ERA株G蛋白333位毒力位点修饰为谷氨酸后替换至HEP-Flury株基因组。重组感染性克隆质粒和4个辅助质粒,共转染BHK-21细胞,拯救重组病毒。结果 IFA鉴定成功拯救出了HEP-Flury-mEG株狂犬病病毒。重组病毒G基因经XholⅠ酶切,片段大小为1 071bp和520bp,与预期结果相符。重组病毒在BHK-21细胞中传代4次,滴度维持在1×107.5 FFU/ml。重组病毒经常规负染后在电镜下为弹状粒子,长度和直径与亲本株一致。结论获得了重组狂犬病毒HEP-Flury-mEG株。该病毒滴度高,形态完整,传代稳定,为进一步研究狂犬病毒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疫苗是目前人类可以彻底控制某一传染性疾病的唯一武器,预防接种不但保护了个体免受传染病病原体的侵袭,而且在群体中也限制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多重PCR方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方法以大肠杆菌O157:H7的O157抗原基因(rfbE基因)、鞭毛H7抗原基因(fliC基因)、粘附素基因(eaeA基因)和志贺样毒素Ⅰ、Ⅱ(SLT-Ⅰ、SLT-Ⅱ基因)为扩增对象,设计能导至目的片段大小不同的5对引物,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可用于粪便检测的大肠杆菌5重PCR。结果在同一扩增体系中,检测了5株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及27株非大肠杆菌O157:H7细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从2株大肠杆菌O157:H7中扩增出rfbE、fliC、eaeA、SLT-Ⅰ、SLT-Ⅱ基因,它们的大小分别为582bp、802bp、487bp、368bp和177bp。而另外3株大肠杆菌O157:H7也能扩增出除eaeA、SLT-Ⅱ基因外的其它3个基因片段。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检测大肠杆菌O157:H7,还可检测细菌是否含有毒素基因。在检测27株非大肠杆菌O157:H7.除O149出现SLT-Ⅱ扩增产物和01:H7出现flic基因扩增产物外,其它非大肠杆菌O157:H7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特异性。当粪便样品经增菌培养12h,用该5重PCR体系能检测出最初接种量为5cfu/g粪便的样品。结论本5重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迅速、有效地将大肠杆菌O157:H7与其它非大肠杆菌O157:H7相区别,同时还能检测O157:H7中的毒力因子。因此,通过进一步研究,本方法有望应用于临床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免疫原性高、致病性低的狂犬病疫苗候选株。方法应用反向遗传技术,在狂犬病毒弱毒株HEP-Flury株全基因组3'-N-P-M-G-L-5'的假基因区域(G与L之间),插入一个G基因,构建携带双G基因的全长感染性克隆,其与辅助质粒共转染BHK-21细胞,盲传十代,用荧光抗体和RT-PCR鉴定病毒。结果成功获得携带双G基因的狂犬病毒HEP-dG株,该病毒在BHK-21细胞中稳定生长,其病毒滴度达到1010FFU/mL。结论HEP-dG株会为研制高效的狂犬病病毒基因工程口服疫苗提供了良好的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内外已公布的AIV H5N1亚型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8对引物,对H5N1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毒株A/Duck/Guangdong/DG01/05(简称DG01)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RT-PCR、测序及序列分析。DG01株基因组由PB22 341bp,PB1 2 341bp,PA2 233bp,HA1 779bp,NP 1 565bp,NA1 398 bp,M1 027bp,NS 875 bp 8个节段组成,与往年及同年一些流行株比较分析结果显示,DG01株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基因特征,NA基因及NS1基因均有部分缺失,从基因特点分析属于2005年流行代表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M基因重排对病毒致病性和免疫保护性的影响,从而为狂犬病疫苗的开发提供更适合的候选株。方法 将病毒rHEP-Flury和M基因重排株颅内接种1~3 d龄的乳鼠,测定病毒在乳鼠上的半数致死量(LD50)。将rHEP-Flury和M基因重排株以103、104和105 FFU免疫接种6~8周龄的成鼠,然后用标准攻毒株CVS-24进行颅内感染小鼠,测定小鼠的存活率。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狂犬病病毒HEP-Flury的M基因重排后,病毒对乳鼠的毒力随着M基因位置远离病毒启动子位置增强,即M24和105FFU时,M基因重排对病毒在成鼠上的保护性没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当接种剂量为103FFU时,M基因重排病毒对小鼠的保护性明显高于rHEP-Flury。结论 狂犬病病毒HEP-Flury的M基因重排能够降低病毒对乳鼠的毒力,提高对小鼠的保护性,为狂犬病疫苗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狂犬病病毒(RV)HEP-Flury株糖蛋白(GP)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水平和与抗体的反应水平。方法以RVHEP-Flury株的全长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获得去除信号肽基因的GP(G1)、GP的膜外区基因(G2)。选取膜外区基因中抗原表位富集区基因,对氨基酸密码子进行修饰并合成其序列(G3)。分别将G1、G2及G3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ET32a-G1、pET32a-G2及pET32a-G3,转化表达宿主菌BL21,并利用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Western-blotting和薄层扫描分析,比较重组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G3基因的表达量比G1、G2基因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密码子优化,能显著提高G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