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正> 1984~1987年,笔者在我省胶东和鲁西南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地区5个县、市重点进行了调查,仅在个别鹅、鸭体内发现东方次睾吸虫。另外,在实验室内用人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黑热病基本消灭后三十年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东省原是我国黑热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通过普遍治疗和扑灭白蛉,该病已于1958年达到基本消灭。此后长期坚持监测。1972年以来,未再发现新感染的病人;中华白蛉已很少见,在84.8%的村庄内已告绝迹,对20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作利什曼素皮内试验,无1例呈阳性反应。监测结果表明,黑热病在山东的传播早被阻断,该省已由原来的重流行区逐步地转化为非流行区。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黑热病于1958年达到基本消灭后,坚持监测,继续防治,自1972年以来仅查见18例因长期误诊或治而未愈的残余病人,未再出现新感染的患者;白蛉显著减少,在85%的村庄已告绝迹。为了对防治效果作进一步的评价,1989年在13个地(市)、24个县(市区)的78个乡镇进行了免疫学监测,对10239名农村居民作利什曼素皮内试验(LDT),结果30岁以下人群无1例阳性反应(0/8020),30岁以上的居民阳性率平均为4.42%(98/2219),显示黑热病的传播早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在作LDT的人群中,对1232人同时采血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6.
7.
为推动我国弓形虫病防治科研的开展,中华医学会于1990年9月6~8日在承德市召开全国弓形虫病防治科研会议。有16个省、市、区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医院及防疫站参加,代表共56人。会议期间,代表们交流了弓形虫病防治和科研工作经验。有26位代表对我国人畜弓形虫 相似文献
8.
1989~1996年,用LDT和IFAT对山东(13个市)、江苏(4个市)和安徽(3个县)3省原黑热病流行区人群进行免疫学监测。1989~1990年,山东省30岁以下人群LDT无1例阳性,30岁以上人群阳性率平均为4.4%。1991~1992年,江苏省10岁以下人群有LDT阳性者,但30岁以下和以上人群LDT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1996年对江苏省人群进行动态监测,10岁以下人群已无LDT阳性者,30岁以下和以上人群LDT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3省受检血样本,IFAT均为阴性。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原黑热病流行区的山东、江苏、安徽3省黑热病防治效果巩固。 相似文献
9.
华支睾吸虫病是人体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在我国流行较为广泛。仅就山东而言,自1962年报告有该病流行以来,至今已有100多个县市区发现有本病流行,约占全省县区的80%,多数分布在涝洼地区的村庄,但在积水不同的村庄感染和发病情况如何,未见报道。为给今后防治华支睾吸虫病提供可靠依据,必须摸清那类村是重流行、一般及轻度流行区,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10.
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甚广,迄今有关流行病学及治疗等方面报道颇多,但对其中间宿主的防治未见有报道。作者为寻求华支睾吸虫病新的防治对策,于1986年采用湖北制药厂生产的灭螺鱼安首次在室内与现场进行杀灭华支睾吸虫宿主纹沼螺和长角涵螺等试验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