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24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时的保肝作用。方法: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于TACE当天开始仅给予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160mg.d-1)保肝治疗,连续用药14d。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无变化,TACE结束后第3天、第7天对照组总胆红素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TACE结束后第14天有下降,但仍高于治疗组(P<0.05);TACE结束后第3天、第7天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TACE结束后第14天降至正常;对照组白蛋白与治疗组比较,TACE结束后第7天开始明显下降(P<0.05),TACE结束后第14天有回升,但未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防止正常肝细胞损害,保护肝功能,增强患者对栓塞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AP)时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变化和葛根素对其影响,并探讨葛根素对AP的治疗作用.方法 AP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葛根素治疗组38例及非葛根素治疗组35例.葛根素治疗组用基础治疗+葛根素;非葛根素治疗组除未用葛根素外治疗方法与葛根素治疗组相同.两组治疗前后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血、尿淀粉酶用Somogyi法,同时以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葛根素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40.6±15.8)ng/L]、NO[(62.3±27.6)mmol/L]明显下降,与非葛根素治疗组[(82.3±20.6)ng/L、(92.6±24.8)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淀粉酶[(802.0±170.0)、(4102.0±1126.0)U/L]、腹痛缓解时间[(2.20±0.72)d]与非葛根素治疗组[(1182.0±520.0)、(5623.O±1326.0)U/L和(5.12±0.7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ET、NO异常变化可能是AP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葛根素可改善胰腺微循环和拮抗ET、NO,对AP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测定在食管癌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42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血浆DD和vWF含量,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食管癌组血浆DD为(1.180±0.016)mg/L,vWF为(2.28±0.92)k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60±0.086)mg/L和(1.06±0.66)kU/L(P<0.01),并且随着TNM分期进展而升高.术后12~14 d,DD为(0.500±0.069)mg/L,vWF为(1.68±0.49)kU/L,明显低于术前的(0.690±0.072)mg/L和(2.36±0.40)kU/L(P<0.01).结论 DD和vWF检测方法敏感度高,其联合检测可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自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们用EAC方案腹腔化疗和FAM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98例,从治疗的有效率、毒副反应、一般健康状况等方面,来比较和评价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98例进展期胃癌均为住院患者,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胃癌,已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手术治疗,未接受过化疗和(或)放疗,karnofsky[KS]评分≥50,无活动性重复癌,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随机分为2组,52例为治疗组(A组),46例为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KS评分和病理组织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存在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详见表1)。 相似文献
7.
自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3月 ,我们发现肠道血管畸形出血 16例 ,现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6例中男 9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6 3 5岁 (12~ 75岁 ) ,病史 1天至 4年。临床表现均为下消化道出血 ,其中 7例反复发作黑便或暗红色粪便 ,并慢性贫血 ,6例近期间断性便血 (便血量每次10 0~ 30 0ml) ,3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出血量每次 >10 0 0ml)。血红蛋白(Hb)≤ 30 g/L 9例 ,最低 2 5 g/L ,平均5 3g/L。 16例均行急诊胃镜检查 ,除外上消化道出血。有 9例单纯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发现结肠血管畸形 5例 ;有 4例单纯… 相似文献
8.
癌性腹水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4年1月~1996年12月确诊癌性腹水40例,其中有16例曾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误诊率40%,现总结分析如下。116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16~62岁,30岁以下5例,31~40岁6例,41~60岁4例,60岁以上工例。误诊时间15天~42天。平均24天。临床表现:腹胀伴食欲不振16例,腹痛11例,发热9例,腹泻3例,恶心、呕吐6例,不同程度体重减轻8例,腹部压痛11例.腹壁柔韧感5例,移动性浊音阳性16例,16例均未触及包块。腹水常规检查:腹水呈淡黄色6例,黄色9例,白色乳糜样及例;比重均>1.018;粘蛋白定性试验均阳性;细… 相似文献
9.
10.
HIF-1α和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胃癌及26例癌旁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15.950,26.936;P〈0.01)。胃癌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率均与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HIF-1α、VEGF蛋白过表达于胃癌组织。HIF-1α、VEGF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HIF-1a可能通过上调VEGF蛋白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而促进胃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