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方法 给小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d后,改为蒸馏水自由饮用10d,如此进行4个循环,每天观察症状。在第1个循环和第4个循环后剖杀小鼠,取出整段结肠行实体显微镜观察及切片组织学研究。结果 所观察的症状、实体显微镜像、组织学病理改变均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结论 此模型制作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可应用于多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放大内镜观察到的大肠粘膜腺管开口类型发现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方法2001年8月~2002年2月结肠镜检查139例大肠病变,采用内镜下粘膜染色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结果139例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124例,进展期癌9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型病变5例,ⅡC病变1例。LST直径10~50 mm,其中ⅢL型1个,Ⅳ型4个。本组放大内镜与病理、实体镜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如发现有Ⅴ型腺管开口时则高度提示早期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基因芯片筛选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初步筛选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大肠癌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方法 抽提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癌细胞株、SW480细胞株、LoVo细胞株的总RNA并纯化mRNA;将18816种人类基因及LST片段PCR产物用Bioroboties公司的BG600点样仪点样于纤维膜上,制成基因芯片。将3个样品的mRNA分别逆转录合成探针并^33 P标记,同芯片杂交。严格洗片后Fuji film公司FLA 3000扫描仪扫描芯片信号图象,ArrayGauge 1.0软件分析比较3种细胞株中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和结论 在18816种人类基因中存在着一系列LST同普通大肠癌细胞株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在本研究中共有差异表达基因97个,其中共上调58个,共下调39个。表明其可能存在不同的肿瘤发生机制.故进一步研究其相关基因,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其发生机制及与大肠癌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起始因子(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对NF-κB表达及活性水平的影响,并对其阻滞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途径进行探讨.方法应用脂质体包裹与eIF-4E mRNA翻译起始点互补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处理人大肠腺癌细胞LS-174T.使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eIF-4E被阻抑后其转录和翻译水平的改变.EMSA用来比较eIF-4E阻滞前后NF-κB活性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S-174T细胞凋亡.结果eIF-4E被阻抑表达后,NF-κB蛋白表达和活性水平也有显著下降.伴随eIF-4E表达和NF-κB活性水平下降,LS-174T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本试验证明NF-κB受eIF-4E的翻译调控,eIF-4E的抗凋亡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活性来实现的.此结论对于结肠癌试验性和肿瘤临床的基因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出在肝细胞中具靶向表达潜能的逆转录 TK 基因载体。方法:用 p2335A-1中的一段2.0Kb的人白蛋白组织特异性转录调节序列(ALBTRS)取代 pSTK 中的 SV40启动子,所构建的载体命名为 LN.ALB-TRS.TK。结果:载体 LN.ALBTRS.TK 的结构中,含有 ALBTRS 启动子,具有在肝细胞中特异表达白蛋白的潜能,载体经酶切鉴定表明结构符合要求。结论:成功地构建出具靶向表达潜能的逆转录载体 LN.ALBTRS.TK。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出在肝细胞中具靶向表达潜能的逆转录TK基因载体。方法用p2335A-1中的一段2.0kb的人白蛋白组织特异性转录调节序列(ALBTRS)取代pSTK中的SV40启动子,所构建的载体命名为LN.ALBTRS.TK。结果载体LN.ALBTRS.TK的结构中,含有ALBTRS启动子,具有在表达白蛋白的肝细胞中特异表达的潜能,载体经酶切鉴定表明结构符合要求。结论成功地构建出具靶向表达潜能的逆转录载体LN.ALBTRS.TK。  相似文献   
7.
本文联合采用人血红蛋白抗血清包被的含A蛋白葡萄球菌(SPA)进行免疫便潜血试验(SPA试验)和直肠粘液T抗原检测(T抗原试验)用于大肠癌普查初筛并对筛检人群进行随访。结果表明,在4843例无症状人群中,SPA和T抗原试验阳性者分别为472例(9.75%)和297例(6.13%).共769例阳性者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检出大肠癌4例,腺瘤48例(>1.0cm者17例,占35.4%)。其中,SPA试验中仅3例癌,29例腺瘤阳性,T抗原试验中2例癌,27例腺瘤阳性,提示联合这两种初筛试验可提高大肠癌及其腺瘤的检出率。为验证普查后减少大肠肿瘤发生的效果,2年后对这些人群采用同样的普查方案随访,结果在受检的3641例人群中,共477例阳性者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大肠癌病例,腺瘤18例(>1.0cm者仅4例,占22.2%)。将两次检出的腺瘤进行不典型增生程度的比较,第二次检出的腺瘤轻度不典型增生病变占88.89%(16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变仅占11.11%(2例),而第一次检出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变占25%(12例)。上述结果表明利用这两种初筛试验进行互补性普查。可提高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随访结果提示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不仅可使大肠癌及腺瘤的再检出率明显减少,且可使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变的发病机会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大肠癌病人淋巴结中扩增抗体Fab段重链(Fd)和轻链(k)基因。方法以一步法提取淋巴结总RNA,采用逆转录及PCR反应。反应产物以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扩增的Fd和k基因长度分别为850和700bP,相应肿瘤和正常切缘组织未见扩增。结论:Fab段重链(Fd)和连链(k)基因的成功扩增为大肠癌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奠定丁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鉴定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为了深入研究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采用人LST组织进行肿瘤细胞建株及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传代至70代进行细胞鉴定.包括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染色体分析和免疫组化分析等,并与非LST细胞作对比。结果 LST细胞为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多形性上皮细胞占大多数,其有近似肿瘤细胞的生长特性,群体倍增时间为36h;染色体数量为42-66,85%在三倍体范围内,并具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免疫组织化学观察ESA、CK20均呈阳性;超微结构具肿瘤细胞样表现和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1个LST细胞株,并命名为LST-R1细胞,为进一步深入研究LS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因其独特的免疫学功能在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中起关键作用,而DC免疫功能与其表面免疫分子表达密切相关。DC免疫功能异常将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过去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但未见有关IBD患者DC免疫功能的研究。本文在检测IBD患者DC表面免疫分子HLA-DR及目B7-1表达水平及DC诱导自体混合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基础上探讨DC免疫功能与IBD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