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董运成  刘保永 《河北医药》2001,23(4):291-292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较为少见 ,1988年 7月~ 1999年 6月我院内分泌科病房共收治糖尿病合并甲亢 4 0例 ,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糖尿病合并甲亢 4 0例 ,男 9例 ,女 31例 ;年龄 2 1~ 72岁 ,平均 4 9岁。糖尿病先诊断者 14例 ( 35% ) ,距甲亢确诊时间为 1个月~ 6年 ,平均 2 6个月。两病同时诊断者 13例 ( 32 .5% ) ,甲亢先诊断者 13例 ( 32 .5% ) ,距糖尿病确诊时间为 3个月~ 10年 ,平均30个月。糖尿病Ⅰ型 6例 ,Ⅱ型 34例。1 2 诊断依据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WHO 1985年糖尿病专家…  相似文献   
2.
3.
分离性垂直性偏斜 (DVD)是一种与一般斜视的神经支配法则相矛盾的垂直斜视[1] 。以往在手术方法的选择上较单一而局限 ,疗效欠佳。我科收治 18例DVD病人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现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18例中男 8例 ,女 10例。年龄 5~ 2 6岁。单眼患者 5例 ,双眼患者 13例 ,共 31眼。1 眼位 :10例合并内斜 ,斜视角为 2 5 △ ~ 80 △ ;6例合并外斜 ,斜视角为 -15 △ ~ -80 △ ;2例合并反向性斜视 ;1例右眼 2 0 △ ,左眼 -30 △ ,无远视 ,另 1例视近 30 △,视远 -15 △ ,矫正远视…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es,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下肢皮肤的烧灼样疼痛、感觉过敏和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临床治疗DPN主要以严格控制血糖为治疗基础,辅助应用醛糖还原酶抑制药、血管扩张药、神经营养药、自由基清除剂等,有助于改善肢体神经症状,但镇痛效果较差。本研究拟通过观察骶管阻滞后患者血糖、疼痛程度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探讨骶管阻滞治疗DPN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护理干预对泌尿系术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泌尿系术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性。方法将668例泌尿系术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4例,两组术后均进行泌尿科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失眠原因实施药物及穴位按摩、针灸镇痛、对留置导管患者加强指导与教育、保护和支持胃肠功能、加强心理疏导、改善病房环境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主观评价睡眠质量、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对失眠原因对泌尿系术后失眠患者进行个性化的高质量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负性情绪干预对糖尿病控制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干预治疗的方法及对糖尿病综合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情绪疏导、生物反馈、松弛运动、音乐疗法等负性情绪干预治疗。评价治疗后3个月糖尿病控制指标,包括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治疗后3个月空腹血糖为(7.05±1、53)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为(7.1±1.5)%;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8.64±2,9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为(8.1±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性情绪干预对糖尿病控制指标的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汤建华  张鹤鸣  董运成  杨仲红 《陕西中医》2011,32(10):1421-1422
目的:探讨天南星醇提取液对人胃癌细胞(BGC 823)的细胞凋亡作用。方法: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测定,天南星醇提取液对BGC 823的细胞抑制作用;同时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天南星醇提取液对BGC 823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天南星醇提取液可明显抑制BGC 823细胞株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及时效关系,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观察发现天南星醇提取液处理后的BGC 823细胞的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核固缩,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胞浆出现大量空泡等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提示天南星醇提取液能抑制体外培养BGC 823细胞的增殖,可能是通过诱导BGC 823细胞的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血糖升高特点,探讨调整控制血糖时胰岛素的用法,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高血糖进行早期监测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内分泌科、血液病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6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入选患者分为甲强龙治疗组(DM1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M2组)和强的松治疗组(DM3组),每组各2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进行连续血糖监测,第2天上午8:00开始给药,其中DM1组静滴甲强龙40 mg,DM2组静滴地塞米松10 mg,DM3组一次口服强的松30 mg.比较三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血糖波动特点,即餐后3 h血糖水平、餐后血糖峰值及餐后曲线下面积(AUC)增值.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三组患者餐后3 h的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在治疗的第2 d升高程度更为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DM2组患者的血糖升高最为明显,其次为DM3组,最后为DM1组,且三组患者的血糖升高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三组患者中餐、晚餐的血糖峰值及餐后AUC增值均明显高于早餐,增高程度依次为DM2组>DM3组>DM1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血糖变化有着自身的特点,大部分患者在中、晚餐后表现出高血糖,而甲强龙对血糖的影响最小,但仍需合理的给予降糖处理以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24 h血糖波动特点,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高血糖进行早期监测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皮肤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病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6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其中DM1组静滴甲强龙40 mg,DM2组静滴地塞米松10 mg,DM3组一次口服强的松30 mg;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6 d.对三组患者分别行3 d动态血糖监测,比较其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全天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等动态血糖参数的变化.同时在患者行3 d动态血糖监测的第2天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监测其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比较三组患者的血糖漂移情况,包括低血糖时间比率、高血糖时间比率、血糖波动系数.结果 DM2组患者的HbA1c、MAGE、SDBG、MPPGE水平均高于DM3组和DM1组,而DM3组的HbA1c、MAGE、SDBG、MPPGE水平均高于DM1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患者的MO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1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为(17.35±4.27)%,血糖波动系数为(2.52±1.22);DM2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为(26.30±6.30)%,血糖波动系数为(3.98±1.57);DM3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20.29±4.03)%、血糖波动系数(3.31±1.17);由此可知DM2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血糖波动系数显著高于DM1组及DM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1组、DM2组、DM3组三组患者的低血糖时间比率分别为(2.60±1.42)%、(6.61±2.07)%、(3.87±1.92)%,故低血糖时间比率由低到高依次为DM1组、DM3组、DM2组,其中DM2组患者的低血糖时间比率最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糖尿病患者除全程常规监测HbA1c外,还应动态监测血糖,以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