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构建基于区域定位和特征融合策略的Williams-Beuren综合征(Williams-Beuren syndrome,WBS)人脸识别模型并进行验证,从而通过面容来诊断WBS.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面容异常的WBS儿童104例.以同期伴有特殊面容的其他遗传综合征患儿...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低辐射剂量CT灌注(CTP)容积数据重组的多期相CT血管成像(CTPA)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68例单侧MCA狭窄行CTP、CTA检查的患者,利用CTP原始数据重组出多期相CTPA图像,评估CTP伪彩图主观图像质量,比较CTPA与CTA血管强化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图像质量及侧支循环评分。结果:CTP伪彩图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7.28±1.09分,56例(83%)患者伪彩图图像质量良好。CTPA主观图像质量良好,血管强化CT值(390.94±78.02 vs. 116.13±52.66)、SNR(17.07±10.11 vs. 13.00±6.80)及CNR(14.95±8.74 vs. 5.42±2.87)高于CTA组(均P<0.05),图像噪声高于CTA组(30.25±16.24 vs. 12.34±10.88,P<0.001)。CTPA组的侧支评分高于CTA组( 1.79±0.64 vs. 1.22±0.77,P<0.001)。结论:源于低辐射剂量CTP的多期相CTA,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需求,能全面评估单侧MCA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分型以及预后,可显著提高医学影像信息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大幅提高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为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定量的依据。本研究介绍了AI在中枢神经影像诊断中常用的学习算法、AI在中枢神经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中的应用;综述了AI在术前胶质瘤分级、预测基因突变状况以及胶质瘤术后复发鉴别的应用;并初步介绍了已用于临床工作的一些软件工具。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