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具有非侵入、无创、灵敏度高的特点,能对组织进行高分辨成像。随着傅里叶技术的发展,超高分辨率OCT(UHR-OCT)应运而生,其具有1~4滋m的超高分辨率,可对眼前节结构进行清晰成像和精确测量。结合不同组织结构的反射信号强弱不同的特点,可用于翼状胬肉、眼表鳞状细胞瘤、睑裂斑、色素痣、色素沉着病、无色素型黑色素瘤、淋巴瘤等结膜增生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本文主要对UHR-OCT的原理及其在结膜增生性疾病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120例单眼鼻泪管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鼻泪管阻塞患者予泪道探通术治疗,观察组鼻泪管阻塞患者予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并分别对两组鼻泪管阻塞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溢泪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鼻泪管阻塞患者的手术时间(16.32±2.31)min,住院时间(5.48±0.65)d均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泪管阻塞患者溢泪情况为0级的比率为48.33%(29/60),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溢泪情况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比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泪管阻塞患者的显效率为73.33%(44/60),总有效率为93.33%(56/60),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为6.67%(4/60),则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内科急诊中常见,为各类中毒的首位。若服量过大,抢救不及时常导致死亡。我院1986~1987年共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126例,其中并发胃穿孔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Ⅱ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约占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的90%以上。目前普遍认为,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基础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ee,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其因发病率高,并伴有全身多种器官如眼、肾、心、脑等并发症,病程长且复杂,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是发达国家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预计至2030年全球发病率将达4.39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在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前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黄斑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82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91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均使用OCT和前置镜检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后使用传统的前置镜的检测,并观察两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黄斑病变的总检出率为24.2%,对照组为1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多集中在0.3~0.8,对照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多集中在〈0.3,且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较差。结论 OCT检测能够更准确发现白内障患者术前的视网膜的病理变化,并对初步预估术后视力、黄斑病变的诊断和选择人工晶体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感染四项阴性献血者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感染EBV的情况及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荧光PCR技术对500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袋进行EB病毒核酸定量,统计其感染率,并根据EBV的EBNA2与EBNA3C基因连锁多态性及BamHI基因某些片段的保留与缺失通过PCR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检测对EBV阳性标本进行A/B、F/f、C/D分型,分别统计出各型别的检出率。结果 500例血液制品样本中共有44例检测到有EB病毒DNA拷贝,阳性率为8.8%(44/500)。其中A/B分型中A型检出率为36.36%(16/44),B型检出率为63.64%(28/44),A型和B型混合感染未检出。F/f分型中F型检出率为79.55%(35/44),f型的检出率为20.45%(9/44),无两型混合感染。C/D分型中C型检出率为70.45%(31/44),D型检出率为29.55%(13/44),无两型混合感染。结论 感染四项阴性献血者输血时有EBV感染的可能,EBV阳性的样本中,多数以B、C、F型EBV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临床用血中EB病毒检测的应用价值,为降低输血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定量检测500例悬浮红细胞及100例新鲜冰冻血浆中EB病毒核酸载量,同时检测核酸阳性样本EB病毒相关抗体。结果检测500例悬浮红细胞样本中,EB-DNA阳性例数44例,阳性率为8.8%;该悬浮红细胞样本分离的血浆阳性40例,阳性率为8.0%;核酸阳性样本EB病毒壳抗原(VCA)IgG、EB病毒核抗原(EBNA1)均为阳性,阳性率100%。VCA抗体(IgA)、EB病毒壳抗原(VCA)IgM、EB病毒早期抗原(EA)IgG均为阴性。100例新鲜冰冻血浆EB-DNA均为阴性。结论临床用血EB病毒携带率较高,检测献血者EB病毒核酸、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对减少输血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CD95分子的表达水平,了解CD95分子表达与炎症进展的关系。方法采集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CD95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高病毒载量组和低病毒载量组CD8+T细胞CD95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D95的表达及CD8+T细胞频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486)。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95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CD8+T细胞的凋亡,使CD8+T细胞的抗病毒作用减弱,可能与HBV持续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的形成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Smart Plug泪小管栓治疗泪液缺乏型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泪小管栓治疗泪液缺乏型干眼患者30例(60只眼),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2周、6个月检查并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每日需要人工泪液的次数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3 d、2周、6个月BUT分别为(3.02±1.21)s、(7.56±1.94)s、(7.70±1.77)s、(7.80±1.65)s,sIt分别为(3.20±1.96)mm、(6.96±5.09)mm、(7.30±4.82)mm、(7.46±4.47)mm,FL评分分别为1.40±0.06、1.06±0.02、0.03±0.01、0.0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治疗期间未观察到有不良反应。结论使用Smart Plug泪小管栓进行泪道栓塞术可明显改善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